淝水之战:东晋八万兵力如何大败前秦八十万雄师

share
八万人大败80万大军,这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其阵亡人数甚至堵塞了淝水河流,使强大的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刚刚统一的北方继而再次分裂。那么这场战役的主导者是谁?他究竟使用了怎样的手段,能让如此庞大的前秦军队瞬间溃败?公元383年,东晋和北方的前秦展开了淝水之战,前秦以80万兵马的绝对优势大军压境,而东晋却只有区区的8万士兵。可让所有人都没能想到的是,东晋居然获胜,大败前秦,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当然,这场战役的主角并非东晋皇室,而是因为谢氏家族的挺身对抗,才使得摇摇欲坠的东晋得以续命十余载,其中的谢玄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能力。公元343年,正值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谢氏家族的谢玄出生于今天的河南省太康县,他的父亲是当时的豫州刺史谢弈,其叔父是当朝太傅谢安。年幼时的谢玄非常聪慧,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能力,成年之后更是展现出了出色的治国才能。因此受到大司马桓温的礼遇和器重,并被任命为官职。当时的前秦正值实力强盛之际,朝廷为了抵御外敌,征召良将,谢安则毫不避讳亲属关系,推荐了谢玄。此举虽然被重臣上表反对,但与谢玄向来不和的中枢侍郎西超却相当的认可,因为他曾亲眼见识过谢玄的知人善用,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要安排到恰当有序。朝廷于是在西超的建议下召回谢玄。谢玄在上任之后,也开始招揽武人,得到了刘牢之与何坚等多名猛将,尤其是受任参军的刘牢之,他在此之后的一系列战争锋芒毕露,所率领的精锐之师逢战必胜,谢玄的部队因此有了北府兵的称号,令秦兵将望而生畏。尤其378年,前秦的苻坚已经成功统一了北方,东晋是他唯一的对手,于是兵分两路进攻襄阳。襄阳于次年沦陷,苻坚的部将彭超又乘胜进攻彭城。谢玄原本准备率兵援救,但是无法找到进兵的途径,所以派人偷偷的潜入彭城,通知守城,准备与其里应外合夹击彭超,但是派出将领被敌军截杀,谢玄于是另行其他策略。他通过情报得知彭超的辎重至于留城,便采取声东击西之计,扬言夺取。为了能让彭超信以为真,他同时让何谦率兵向留城方向行进。彭超发现晋军确实出兵,立刻以精锐保护留城,却没想到何谦突然改变路线,向彭城的秦军发起进攻。彭超因为秦军兵力的减少而解围。之后,彭超继续南进,以六万余人的兵力包围了幽州刺史田洛,苻坚又派俱难等人准备与彭超合军。东晋朝廷立刻以多位将领出兵援救,结果在盱眙遭遇挫败,只能退军。就在东晋朝廷震惊之时,谢玄再次头顶救世主的光环,从广陵出兵西讨俱难等人,其军队所向披靡,对方节节败退。与此同时,何谦借着谢玄的士气向彭超发起进攻,彭超又一次成为手下败将,田洛这才得以解围。晋军又在白马大破前秦,斩其猛将二人,彭超和俱难只能率军撤退,谢玄则率领何谦和田洛继续追击,又在君川将其击败。前秦的运输船也被刘牢之攻破,秦军随即各自溃散,谢玄因为功勋卓著而进封冠军将军。公元383年,苻坚亲自领兵,号称百万雄兵,顺流南下,同年10月攻克了寿阳,并擒获了多名晋军将领。谢玄于是统领战斗力较强的8万北府兵迎击秦军,同时派出刘牢之带领5000精兵向屯驻于洛涧的秦军奔袭,一战便斩杀了敌方两名将领,秦军的步兵和骑兵瞬间溃逃,刘牢之乘胜追击,并活捉了多名敌军,歼灭前秦军队15000多人。之后,进驻在寿阳的苻坚为了遏制秦军的攻势,以庞大的兵力沿河列阵他认定谢玄不敢渡河进攻,而谢玄却看出了秦军的破绽,由于对方军队过于庞大,如果对其造成慌乱,很容易就会发生严重的踩踏,届时便可将其一举打败。于是谢玄派出使者去往苻坚军营,以激将法让苻坚下令后退,意思是给晋军留出登岸 的道路,然后让两方士兵进行决战。苻坚的部将认为不该如此,应该保持现状,消耗晋军的士气。而苻坚在众人的劝说之下,坚持改变策略,准备在晋军登岸之时,以数十万铁骑将其赶进河里,这样便能彻底消灭晋军,苻坚的这一策略得到了大将苻融的支持,于是下令全军后退。而此举正中谢玄下怀,立刻率军渡河,对岸的晋军则在秦军的后方配合谢玄大喊,前进的秦军败阵后退,庞大的军队果然大乱,连锁反应之下,造成了严重的踩踏。此时,谢玄统领的7万军队已经渡过淝水上岸,并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前秦军队毫无还击之力,相互踩踏和投水溺亡者不计其数,大将苻融也于阵前战死,苻坚身受重伤逃走。谢玄至此大获全胜,缴获的物资珍宝堆积如山,前秦被俘以及逃散的士兵有七十多万,北方也因此再次分裂为多个政权。战后,东晋朝廷准备加封谢玄,但是谢玄坚持不受,随后继续担任前锋,平定了苻坚占据的多个州郡。然而,此时的朝内大臣却认为战乱已久,应该由攻转守,休养生息,同时召回锐气正猛的谢玄。谢玄上疏认为此举不妥,但是并未获得支持,一怒之下便请求解除全部职务。不过朝廷没有准许。谢玄在之后奉命去淮阴休息,却因心中愤懑而忧郁患病,他于是向朝廷写下了一份非常凄凉的奏折,希望晋帝准许他的请求,放心休养,待康复之日再报朝廷恩德。可是他的奏折均被扣押许久之后才得答复,结果却是前往会稽继续任职。而此时的谢玄对东晋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对于这样的诏令更加焦虑,最终于途中病重去世,终年只有46岁。公元420年,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刘宋,东晋的封爵之人只有五人未被废除,其中一人便是谢玄,他还被后世列为古代72位名将之一。
### 淝水之战攻略:以少胜多的智慧与勇气

淝水之战,东晋仅八万兵力却大败前秦八十万雄师,堪称军事史上的传奇。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更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一、历史背景与战役起因**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势力强盛,企图一举吞并东晋。东晋面临巨大压力,然而,正是在这看似悬殊的力量对比下,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拉开帷幕。

**二、关键人物与决策**

东晋方面,谢氏家族挺身而出,谢玄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善于用人,招揽了刘牢之等猛将,组建了战斗力强大的北府兵。面对前秦的进攻,谢玄冷静分析局势,制定了一系列巧妙的战略战术。

**三、战役过程与精彩战术**

1. **洛涧奇袭**:谢玄派刘牢之带领精兵奔袭洛涧,一战斩杀敌方两名将领,秦军瞬间溃逃。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东晋士气,为后续作战奠定了基础。

2. **淝水对峙**:苻坚率秦军进驻寿阳,沿河列阵。谢玄看出秦军破绽,利用其军队庞大易慌乱的特点,采用激将法让苻坚下令后退。苻坚本想待晋军登岸时将其赶入河中,却没想到这一决策导致秦军大乱。

3. **乘胜追击**:东晋军队抓住时机渡河,展开激烈厮杀。前秦军队毫无还手之力,相互踩踏和投水溺亡者不计其数。谢玄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最终大获全胜。

**四、战役影响与启示**

淝水之战以东晋的胜利告终,前秦一蹶不振,北方再次分裂。这场战役告诉我们,在战争中,智慧谋略、冷静决策以及把握时机至关重要。即使处于劣势,只要运用得当,也能创造奇迹。

对于我们而言,淝水之战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思考,善于发挥自身优势,以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策略去迎接胜利。它不仅是一段历史佳话,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借鉴。
淝水之战,东晋,前秦,谢玄,以少胜多,战役过程,历史背景,战争策略,战后影响,人物故事
[Q]:淝水之战中东晋为何能以少胜多?
[A]:东晋方面,谢氏家族的谢玄善于用人,组建了精锐的北府兵。他还通过冷静分析局势,利用前秦军队庞大易慌乱的特点,采用激将法等策略,最终取得胜利 [Q]:淝水之战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A]:关键人物有东晋的谢玄,他展现出卓越军事才能;前秦的苻坚。此外,东晋的刘牢之等猛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Q]: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A]:苻坚决策失误,采用激将法下令后退,导致军队大乱。前秦军队庞大但指挥协调不足,面对东晋进攻时慌乱不堪 [Q]:谢玄在淝水之战中采取了哪些策略?
[A]:派刘牢之奇袭洛涧,斩杀秦军将领。利用激将法让苻坚下令后退,待秦军大乱时率军渡河攻击 [Q]:淝水之战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A]:前秦一蹶不振,北方再次分裂为多个政权,东晋得以续命十余载,改变了南北势力平衡 [Q]:东晋的北府兵有何特点?
[A]:由谢玄招揽武人组建,战斗力较强,在一系列战争中表现出色,令秦兵将望而生畏 [Q]:苻坚统一北方后为何急于进攻东晋?
[A]:苻坚势力强盛,企图进一步扩大版图,实现统一全国的野心 [Q]:谢玄在战后的结局如何?
[A]:战后谢玄功勋卓著却坚持不受封。后因与朝内大臣意见不合,心中愤懑患病,最终途中病重去世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