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改动过的古书还能读吗?以老子道德经为例

share
被改动过的古书还能读吗?老子道德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了。本来这本书呢历朝历代都被奉为经典,在道门之中啊更是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伴随着1965年在湖北郭店发现的楚简版老子和在1972年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老子帛书,大家就发现啊除了咱们熟悉的那个5000年道德经,居然曾经啊还有更早版本的存在。这一开始呢其实也没啥,至少我小时候入门道家哲学的时候啊,读的也就是原来的通行本。但随着这几年网络的发展,许多人就开始拿这个做噱头,仿佛一夜之间啊通行本就看不下去了。甚至在一些比较夸张的言论里,这就是一本伪书。其实啊咱们大可不必被这种观点影响,古代的书籍,特别是先秦的书籍,原版跟后世流行的有出入是非常正常的事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很多,有的是因为毕天子会,比如汉初就会把先秦书籍里面的邦都改成国行,都改成长来避开汉高帝刘邦、汉文帝刘恒的名字。还有些呢,就是在那个没有印刷术的年代,他就是单纯抄错了。特别是先秦书籍,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文字写成的。在后面整理时呢,对于一些异体字理解有误也是非常正常的事儿。还有就是啊在我们现在看来,一些有着几千年底蕴的文化瑰宝,在当时可能就是一本几十年前、一百多年前某某人写的书,没那么多光环。比如韩非子,现在我们觉得这是法家代表神级人物。而放秦朝呢,他就是个在监狱里服读至今的罪人。他留下的著作几经辗转,从默默无闻到重见天日,从只字片语的汇编成册,其中掺杂一些经手之人的理解就非常合情合理了。即使是论语,哎,不也是孔子学生整理而成的吗?谁又能保证其中与当年孔夫子的原话没有一丁点的出入呢?所以就曾经有人问过我,既然那么多古籍都是被修改过的,甚至有些还是假托名人写成的,包括即使在正史中也有不少真相被掩埋的情况,那我们去看这些书,去了解过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说实话,就还是拿开头的老子做比方,他老人家当年西出函谷关时,让尹喜听写下来的原版,就算一字不差放在这儿,也没法让你看一眼就白日飞升吧。而之后的版本,无论是除简帛书,还是西汉的和尚公版,亦或是东汉后期的老子想尔注,再到我们如今熟悉的通行本,也不至于里面就都是胡说八道。如果讲古籍的原始版本代表的就是那个时代作者的想法和整个社会认知的话,之后不断涌现的新版本、新注解则代表了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价值观的变迁。华夏的文化与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仅有夏商周秦两汉,也有之后的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们的动态的构建出了如今的你和如今的我。古籍的修改,包括史书中的一些春秋笔法,虽然真相的缺失啊让我们感到遗憾,但也正是这些内容让我们能知道历朝历代的人眼里,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大肆夸耀,什么是必须遮遮掩掩的。我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太绕了,然而正是这种价值观的传递与延续,才让我们华夏能够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一个文明吧。而我对于许多人口中的你读懂那本那本书就能成功,就能顿悟的论调非常反感的原因也正在于此,这书都不止一个版本,还读懂就顿悟,糊弄谁呢?了解历史,了解古代的传统文化,可以大到让我们修身明理,小到啊可以给我们多一点日常的谈资。但唯独与成功没多大关系。你真要奔着成功去,小时候学校里的语数外物理化学是有用的,长大后考各种职业证书是有用的。想靠一本所谓的真经,无论他是老子、论语还是易经,就想从无到有改变人生的窘境。这种妄图走捷径的结果往往啊也只能成为别人镰刀下的韭菜了。我们过去的经典其实大多可以划分到哲学领域,而哲学在我看来往往又使一个人在有了一定阅历眼界之后才能起到作用的。当下的你和我实在不用去指望这些东西太多,而只有当我们把把知识的累积和所谓功利性财富后,我们才能更加洒脱的去面对文化,去面对古人为我们留下的这一笔笔财富吧。
古书阅读攻略:深入剖析版本差异与文化价值

古书,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历史。在阅读古书时,我们常常会遇到版本差异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以获取更准确的理解。

首先,要了解古书版本差异的原因。如避讳,汉初会改字避皇帝名;抄错,无印刷术时易出错;异体字理解有误等。

其次,不同版本各有价值。原始版本反映当时作者想法和社会认知,新版本、注解体现不同历史背景下价值观变迁。

再者,阅读古书不要迷信单一版本就能成功顿悟的论调。古书与成功关系不大,却能修身明理、提供谈资。

最后,阅读古书要有正确心态。积累知识、财富后更洒脱面对,感受古人留下的财富,传承文化。
古书、老子道德经、版本差异、文化价值、阅读意义
[Q]:为什么先秦书籍原版与后世流行版本有出入?
[A]:原因较多,有的是因避讳,像汉初改字避皇帝名;有的是单纯抄错;还有对异体字理解有误。
[Q]:古籍原始版本和新版本、新注解分别代表什么?
[A]:原始版本代表那个时代作者想法和社会认知,新版本、注解代表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价值观的变迁。
[Q]:读古书能让人成功顿悟吗?
[A]:不能。古书与成功关系不大,它主要能让我们修身明理、提供日常谈资。
[Q]:了解古书版本差异对阅读有什么帮助?
[A]:能帮助我们更准确理解古书内容,不被单一版本误导,感受不同版本的价值。
[Q]:为什么说古籍修改也有意义?
[A]:虽真相缺失令人遗憾,但能让我们知道历朝历代人对善恶、对错等的看法。
[Q]:阅读古书应抱有怎样的心态?
[A]:当下不用过度指望靠古书改变人生,积累知识和财富后,更洒脱地面对文化和古人留下的财富。
[Q]:韩非子在秦朝是什么样的处境?
[A]:在秦朝他是在监狱里服读至今的罪人。
[Q]:论语是由谁整理而成的?
[A]:论语是孔子学生整理而成的。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