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南北朝一百多年中发生的那些历史大事

share
正史和野史哪个记载更为真实?这问题呢可以说是我做自媒体以来被问及最多的历史问题了。我可以斩钉截铁的告诉诸位,正史的真实性一定是高于野史的,但正史的迷惑性同样也是高于野史的。按照一般历史虚无患者的理论,它完全否定了正史的叙事结构。因为他们否定你的理由呢也非常简单,就是那句老掉牙的流氓逻辑。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人家风轻云淡的说出这句话之时,你还无力反驳,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逻辑陷阱。其实我告诉你啊,真正的历史根本就不需要修改就能达到人家的目的。你要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修改一处真实的历史,你是无法保证后面整体逻辑的连贯性与正确性。其实专业的写手不需要修改真实的叙事结构,只要改几个语法语境,就能完美的去迷惑你。这手段呢,都不用古代那些历史大家的道理。胖哥,我这么low的写作水平都能完成这件事儿。我给你举个例子啊,史书中的乱民反贼跟义军、农民起义军描写的其实是一类人。说书先生口中的穷酸秀才,跟卢雅文是说的也是一类人。这个用词儿变了,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读者呢也会完全会做意这种手法,就是古人常说的春秋笔法。当然这种春秋笔法的应用还要看当选者跟史官们的底线。你比如说催促弑君这件事,就表明了很多史官也是有自己的底线准则的。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屈服于铁拳跟金银的历史记录者,但是人家整活的手段多得很,很多时候甚至不用去改变语境,只要选择性地记录历史事件,就可以完美的达到目的。比如一个君王这辈子肯定干了很多事儿。但是如果我作为下一个朝代的史官,只记录他干的那些混蛋事儿,把他记录的好事儿统统从史书中一样。但是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了吗?就是你读南北朝历史之时啊,就会情不自禁的想到这一点。南北朝总共是一百多年的历史。翻翻史书你会发现这期间昏君暴君的数量啊,比其他时期一千多年出的还要多。要是真有这海量的混蛋南北朝,那何止是人间地狱啊,简直就是炼狱的加强版啊。可是你看南北朝之后的隋朝,它是在北周跟南朝臣这两个政权的基础上所建立的这大隋建国十几年的时间,全国的人口就高达4400万,土地啥的基本上也是很充盈。你想一想隋末大乱之时,唐朝武德年间的人口直接掉到了一千多万,唐朝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才恢复到了隋朝时期的人口水平。这人口的增长跟土地的恢复,它都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生产力较为落后的古代,人家唐朝用了上百年才达到的数字,你隋朝只用了十年,那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俩朝代接手的基本盘是完全不一样的,隋文帝篡位建立隋朝之时,全国的户数为670万户,人口接近2800万,你要知道唐朝李世民继位之初,全国的户数连300万都不到。这还不算那些为了躲避战乱的掩护,以及没有统一的南朝臣能留下这么厚底子的南北朝,怎么可能每个皇帝都是混蛋呢?这不是我为南北朝洗白,而是史书中记载着一个接一个的昏君,你不觉得奇怪吗?这密集程度堪比惊悚片了。咱从今天起啊,就详细聊一聊这南北朝一百多年中都发生了啥样子的历史大事。促成南北朝形成的最大导火索就是前秦跟东晋爆发的淝水之战了。这一场发生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重量级的南北大战,最终促成了南北朝的形成。北边这边我们好理解,仗打败了,前秦亡了,前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鲜卑拓跋氏开始崛起,并且统一了北方,将北方居住的湖人进行了系统性的汉化,多个民族融为了一体,所以呢就促成了北朝的发展。而南边的东晋呢在淝水之战后,让另外一股势力迅速崛起,这股势力就是刘牢之's北府军。后来灭亡东晋建立南朝宋的刘煜就出身于北府军,并且他依靠着北府军的力量一步步做大。最为要紧的是啊,在肥水之战打完的短短数年的十年之内,领导东晋打赢淝水之战的两位关键性人物相继离世,这二位就是两大家族的领军人物。缓冲跟谢安在淝水之战前面对北方前秦逐渐取得强势的地位,谢安也逐渐和缓冲取得了短暂的合作。晋阳之争呢趋于平缓,东晋的政局呢实现了后环门时代爱的平衡,但是这种平衡很快就随着桓冲和谢安的离世而被打破。接下来的剧情呢就有点像那个美剧权力的游戏了。当时的晋孝武帝司马曜、会稽王、司马道子以及司马元显父子登场,开启了黄泉宗史的扩张计划,企图将东晋的皇权重新推上顶峰,然而这一系列操作不仅没有让司马家的皇权稳固,反而点燃了皇权与门阀大族之间的矛盾,硬生生给了桓玄这个野心家崛起的机会。说白了,自信安隐退之后啊,东晋那个靠妥协和平衡维系的门阀政治就已经走到了尽头。谢安那套我和稀泥,你们好好过的政治策略掌握着东晋的局势,可是他一对长这方势力的中毒就彻底激化,门阀和皇权之间再也无法和平共处了。于是呢孝武帝和会稽王这对兄弟俩直接就干上了目标,那就是那些大门阀。皇权和门阀的搏斗呢就像是你死我活的互相角力。可是呢还没有等他们将这场戏彻底唱完,桓玄那边呢就已经在荆州暗度陈仓了。续力窜进东晋的局势在这会儿呢已经是个炸药桶了,随时都可能炸裂。最终呢随着上层权力的斗争愈演愈烈,基层社会呢也是忍不住了。于是呢卢洵跟孙恩的起义相继爆发,整个东晋的局势彻底失控,东晋也走向了他无法逆转的下坡路,东晋的朝堂呢随之进入到了崩溃并且不可逆转的阶段。东晋的小儿子桓玄迅速利用这个局势崛起,成为了诸藩镇之中最强权的领袖,占据了健康以西的大部分州郡。而东晋的朝廷呢,原本是一个覆盖了广阔疆域的政权力量,如今呢只能控制东方的八个郡,分别是会稽、临海、永嘉、东阳、新安、吴县、吴兴和义兴这八个郡。这些郡的百姓呢承受着东晋朝堂的所有剥削,自然是怨声哀悼。而东晋的朝堂呢,已经被皇族宗亲司马道父子所把控,这父子二人呢也是倒行逆施,任用奸佞。这就引起了大臣王公等人的不满,这些反对司马宗室力量的威胁呢就变得越发严重。于是呢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就走了一招杀鸡取卵的策略来防备这些人。啥策略呢?东晋朝廷为了进一步增加劳动力,就将大量的奴隶予以自由,让他们成为佃户。说白了这些佃户呢就是帮地主耕种的农民,这类人在东晋被称之为勒鼠。结果呢司马元显就强征这些勒鼠落伍,让他们到京师去当防御的炮灰。这种强行征壮丁的方式呢,就引起了佃农跟地主之间的双双不满。人家勒属啊好不容易从农民翻身变成了佃农,有了自由,有了口粮,这会儿呢被你强行拉到了东城去当炮灰,还要跟自己的妻儿分离,人家指定是不乐意的。地主们呢也因为失去大量的劳动力而减产,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等于你司马道子父子啊把穷人富人全都得罪光了,那你想想这结果能好吗?于是在公元399年,五斗米教的首领孙恩率领数百图中从海岛攻入上虞县,并且迅速攻破了会稽郡,势如破竹。不到10天's时间,他的队伍从百余人扩充到了数十万。整个东郡东部的七个郡几乎同时爆发了起义,百姓们杀官造反,纷纷响应孙恩、东晋一时之间就陷入到了灭亡的边缘。会稽、吴郡吴、兴三地是东晋经济的核心区域,尤其是氏族聚拢的三无之地,这不仅是东晋贵族的摇篮,也是民怨聚集的温床。孙恩的起义点燃了长期压迫的民众对氏族的仇恨,氏族的繁荣瞬间被愚蠢且暴力的野秦家们撕碎。东晋的名将谢衍、刘牢之等人率领军队去讨伐孙恩。起义军的教众们一路之上烧仓库、毁房屋,并且砍伐树木,把劫掠而来的妇女和财物全部都转移到了会稽郡。谢衍率军呢就收复了义兴、吴兴两郡,刘牢之呢也重新夺回了吴俊,逼近了浙江沿岸。孙恩一开始呢还幻想着可以割据一方,成为越王勾践的存在,但是随着刘牢之的渡江作战,让他彻底丧失了信心,带着二十余万劫掠而来的男女逃回了海岛,这一逃就是几年的时间,孙恩和他们的党徒们不断的从海上突袭东晋的沿海地区,直到公元401年,孙恩再次突袭了金口,逼近建康。东晋的朝廷这会儿已经几近崩溃了,关键时刻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下一个时代的王者,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刘裕呢,出身贫寒。他呢靠着自己的军功一路飙升。这会儿的刘裕呢还是一个底层的军官,他率部挺身而出,大破孙恩军。孙恩几度战败之后,再次逃回了海岛。到了公元402年,孙恩陆军林海俊再次被晋军击败,走投无路的孙恩跳海自杀,结束了这场长期的乱局。他的党徒们幻想着孙恩已经化身成了水仙,纷纷投水殉葬。最终这支起义军从数十万众锐减到了几千人。然而孙恩的死呢并没有彻底结束这场乱局,他们的余党呢推举了卢洵为首领,继续作乱,连年入侵,甚至一度攻陷了广州。这个时候刘煜再次站了出来,挽救了东晋的朝堂。他平息了孙恩的残余力量,他的军事才能呢让他逐渐成为了北府军之中新的领袖。与此同时,东晋的内部呢也开始愈演愈烈,桓玄借机吞并了东晋大部分领土,控制了建康以西的诸藩镇。东晋的朝堂在三不破败之后,其实只剩下一个空壳了。桓玄自认为时机成熟,策划了篡夺帝位,并且在公元402年顺流直下,攻入了健康,杀死了司马道子司马元显,彻底掌控了东晋的政权。公元404年,桓玄废掉了晋安帝,自立为帝国,号为楚,这就是历史上的桓楚政权。东晋的朝堂原本是四大氏族互相制衡的产物,但是随着王谢等家族的衰弱,还家呢就变成了一家独大,腐朽无能的桓玄呢,轻而易举就结束了东晋的统治,然而桓玄的腐败呢,注定他无法长久的维持权力。东晋最后一位英雄刘裕已经开始崛起,准备结束这个混乱的局面。东晋的崩溃既是皇权与氏族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内部腐败,外敌入侵的必然结局。氏族的堕落与皇权的衰退最终为刘裕扫清了所有障碍,开启下一个时代的真正王者刘裕就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 南北朝历史攻略

南北朝时期,历史风云变幻,充满了故事与谜团。了解这段历史,能让我们洞察古代政治、社会的变迁。

**一、淝水之战的影响**

淝水之战是南北朝形成的关键导火索。前秦战败后瓦解,鲜卑拓跋氏崛起统一北方并汉化,促进了北朝发展。东晋则因北府军崛起,改变了政治格局。

**二、东晋门阀政治的兴衰**

东晋靠门阀制衡维系,谢安隐退后,门阀与皇权矛盾激化。孝武帝等与门阀争斗,桓玄借机崛起,最终桓玄篡权,门阀政治走向尽头。

**三、孙恩起义的波澜**

孙恩起义因东晋征壮丁引发民愤。起义军迅速壮大,虽一度受挫,但持续反抗,给东晋带来沉重打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

**四、刘裕的崛起与东晋的终结**

刘裕出身贫寒却凭军功上位。他在对抗孙恩起义中崭露头角,后桓玄篡权,刘裕又推翻桓玄,最终结束东晋统治,开启新的时代。

通过梳理这些关键事件,我们能更清晰地把握南北朝历史脉络,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正史,野史,南北朝,淝水之战,东晋,门阀政治,孙恩起义,刘裕,桓楚政权,历史记载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