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粽子与咸粽子之争:历史、现状与地域偏好

share
甜粽子和咸粽子之争是每年端午期间的保留节目了。甜党呢觉得这咸党是异端,咸党就觉得甜粽子这玩意儿怎么能吃得下去啊,就看着双方引经据典,抛出各种历史渊源,都想证明自己才是正的。但你不说历史也就罢了,真要往古的说,不提什么几百上千年前,就放在100年前、几十年前,老一辈的如果听说咱们这帮倒霉玩意儿,为了这个都能炒起来,打死我们的心都有了你可要知道啊,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别说甜的咸的了,就一团糯米那都是钝不错的伙食了,你还想在里面放肉,还想占点糖?地主家的孩子吧?所以啊,我们说历史上老百姓吃的粽子,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就是那种普通的没啥味道的碱水粽,不甜也不咸。而作为进阶的产品呢啊甜粽的确啊会稍微早一点得到普及,但这跟口味上的偏好呢关系也不大,而是因为经济方面的缘由,毕竟红枣之类的馅儿相对还是比较好获取的。而拿碱水粽、白米粽粽蘸糖,虽然糖在过去也很贵了,但偶尔弄那么一点点哎,还是做得到的。就像我们父母那辈,小时候穷归穷,过年总还是能分得到几粒糖的。然而咸粽子那可真是不敢想的呀。虽然说啊放火腿放猪肉的包法从宋明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但那玩意儿在老百姓这儿是根本不会有什么市场的。像现在看到的里面包一整块五花肉,我就这么说,在古代不少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一定见过五花肉长什么样,就是几十年前拿到一块上好的肥肉很多啊,也是拿去熬猪油,熬完以后这猪油渣还能办饭,怎么可能就那么大方的塞进糯米里,三五口就给解决了呢?所以啊,我问了一下家里的长辈,在他们小时候,甜粽或者白米粽蘸糖还是绝对的主流,不分什么南北。而近十几年来,咸粽子的越发流行,实在也是因为现在的物资太丰富了,大家可以肆无忌惮的把一切想吃的东西包进去,像现在又多出来什么梅菜扣肉馅小笼、红沙岘,不止咸的,你看辣的都有,而这种啊,把日常菜肴作为馅料的情况的愈发风靡,也因为这菜品大多数都是咸的嘛,所以就造成了咸粽子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反观甜粽呢?在这些年处于下风,也是因为当糖这种东西不再是奢侈品,甚至在我们周围含糖食品过多的情况下,就多少有点腻了呀。为了做这一期,我还采访了一圈我全国各地的朋友,虽然他们并不能完全代表自己所在的省份,但多少也能看得出点什么。问下来呢差不多是东三省、河南、河北、山东吃甜粽子的人不少,而江浙、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川渝咸粽子则更受欢迎。反正啊我北方的哥们是这么跟我说的,他们平时就不怎么吃粽子,就算吃也是过节时候当点心啊摆在桌上。不像南方啊,比如我们这粽子完全就是一种日常早餐选择,是可以一个肉粽凑合一顿饭的存在。那你要说啊我完全吃一顿甜不拉几的正餐,虽然说上海人喜欢在菜里面放糖,但也没说喜欢甜,喜欢到这个程度。反正呢粽子也好,月饼也罢,还有豆花,这该吃甜的还是该吃咸的,反正我都吃咸的。而每当我看到这样争论的时候,就像开头说的那样,我们这代人在吃饱了没事干的情况下,还能为此类话题费功夫,对于过去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实在也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儿了吧。
**《甜咸粽子口味攻略:满足多样味蕾需求》**
在选择甜粽子还是咸粽子的问题上,很多人都纠结不已。其实,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帮你轻松做决定。甜粽子,如红枣粽,口感香甜软糯,适合喜欢甜食的人。咸粽子,像肉粽,咸香可口,更受偏爱咸口者青睐。
从历史看,过去物资匮乏,碱水粽是主流。如今物资丰富,馅料多样。地域上,北方部分地区甜粽受欢迎,南方多偏爱咸粽。
选甜粽还是咸粽,关键看个人口味。若想尝试新口味,不妨都试试,感受不同风味带来的美妙体验,让味蕾享受一场独特的盛宴。
甜粽子,咸粽子,端午,历史渊源,地域偏好,物资匮乏,流行趋势,口味变化,经济因素,幸福
[Q]:甜粽子和咸粽子之争为何每年端午都有?
[A]:这已成为端午期间的热门话题,双方都想证明自己的口味才正宗。
[Q]:过去老百姓吃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A]:大多是普通没味道的碱水粽,不甜也不咸。
[Q]:甜粽为何会稍早普及?
[A]:主要是经济缘由,红枣等馅料相对好获取。
[Q]:为什么过去咸粽子没市场?
[A]:物资匮乏,肥肉都拿去熬猪油,不会轻易塞进糯米做咸粽。
[Q]:现在咸粽子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A]:物资丰富,大家能把想吃的放进去,且菜品多咸口。
[Q]:哪些地区爱吃甜粽子,哪些爱吃咸粽子?
[A]:东三省、河南、河北、山东甜粽较多;江浙、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川渝咸粽更受欢迎。
[Q]:北方和南方吃粽子有什么不同?
[A]:北方平时不常吃,过节当点心;南方粽子是日常早餐选择。
[Q]:现在甜粽为何处于下风?
[A]:糖不再稀缺,周围含糖食品多,吃甜易腻。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