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姓氏之谜:从史料与逻辑剖析其姓曹还是姓夏侯

share
曹操到底姓曹还是姓夏侯?我认为啊,曹操就不太可能姓夏侯。一般认为曹操姓夏侯都是来自《曹瞒传》和《魏晋世语》的记载,说曹操本姓夏侯氏,是夏侯惇的叔父,所以曹操和夏侯惇是堂兄弟。《三国演义》呢,基本上是延续了《曹瞒传》的说法。在2013年11月11日由复旦大学组织的曹操家族DNA课题中,已经明确指出了曹操并非曹参后人,但同时也并非姓夏侯,曹嵩就是家族过继来的。在这里我得插一句,利用基因科学来解决历史问题确实很棒,但是曹操家族DNA课题的研究合理性值得商榷。课题组的观点是因为曹操后代的基因类型与曹操的族叔曹鼎的类型一致,所以认定曹操也是曹家人。问题是,接受DNA检测的所谓曹家后人真的是曹操后人吗?能证明的证据只有明清以来修订的家谱。其次,曹鼎的DNA仅来自于来历存疑的牙齿,记录的牙齿是否就是从元宝坑出土的,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了。这个原始样本我们没有这两个牙齿,还是有可能是潮湿中种种出土,太远了,太远。当然,这份课题确实存在一定的争议,那我们再结合史料论证一下。我们知道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是嫁给了夏侯惇的儿子夏侯茂的,乍看是没有问题的,联姻的基本操作。但如果曹操本姓夏侯,那这个事情就不对了。古代人是喜欢近亲结婚,亲上加亲,但这都是表亲结婚,堂亲啊,是不可能结婚的,而且在各朝的刑法制度都是禁止同姓结婚的。本来呢,曹操是打算把清河公主嫁给丁仪的,曹操的妻子和母亲都姓丁,所以丁仪啊,就是表亲,这很合理啊。但是后来曹丕从中作梗啊,清河公主嫁给了夏侯懋。如果曹操是夏侯惇,曹丕是夏侯惇的话,那就是把自己的亲女儿嫁给了堂侄子,亲姐妹嫁给了堂兄弟。曹操和曹丕是绝对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再者啊,曹腾虽然是一个宦官,但也是明确记载有兄弟的,为什么过继儿子要选择外姓夏侯家的孩子,而不选择本姓曹家的孩子呢?我们看啊,袁绍就是过继给了伯父袁成,所以啊,他的身份从一个庶子变成了嫡长子,怎么袁家不找个外人来过继呢?要知道,当时跟曹操同一辈的曹家人,至少有曹仁的父亲曹炽,曹洪的伯父曹鼎,为什么不能从他们这一辈里面选一个人来继承自己呢?最后啊,《三国志》里面,陈寿是完全没有提到过曹操有姓夏侯的可能。作为一个质疑曹操出身,直言卞夫人是倡家,乱搞曹叡年龄的严谨史学家,我觉得曹操如果真的姓夏侯,他也没有理由不提一下。退一万步讲,曹操真是夏侯家的,这又不是什么丑事。魏国官方,或者说陈寿没有必要隐晦这个事情。毕竟曹家都承认曹操是宦官之后了,难道是夏侯氏之后,会是比宦官之后更难以启齿的丑闻吗?因此,曹操本姓夏侯这个观点很不靠谱。所以,从史料分析,从逻辑上出发来看,曹操姓夏侯的概率也是极低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曹操的姓氏一直是个谜。有人认为他姓夏侯,依据多来自《曹瞒传》等记载。但复旦大学的曹操家族DNA课题却指出曹操非曹参后人,也非姓夏侯。从史料分析,曹操女儿清河公主嫁给夏侯惇之子夏侯茂,若曹操姓夏侯,这便成近亲结婚,不符合常理。曹腾有兄弟,却过继外姓夏侯家孩子,也不合理。《三国志》中陈寿也未提及曹操姓夏侯。综合种种,曹操姓夏侯概率极低。这一结论对研究三国历史人物关系有着重要意义,让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那段历史。
曹操,姓氏,夏侯,史料,DNA课题,清河公主,曹腾,陈寿,争议,概率
[Q]:曹操姓夏侯的观点主要来自哪些记载?
[A]:主要来自《曹瞒传》和《魏晋世语》。
[Q]:复旦大学曹操家族DNA课题有什么结论?
[A]:明确指出曹操并非曹参后人,也并非姓夏侯,曹嵩是家族过继来的。
[Q]:从曹操女儿的婚姻能看出什么?
[A]:曹操女儿清河公主嫁给夏侯惇儿子夏侯茂,若曹操姓夏侯,这属于近亲结婚,不符合古代婚姻常理。
[Q]:曹腾过继儿子为何选夏侯家孩子?
[A]:曹腾有兄弟,却选择外姓夏侯家孩子过继,而不选本姓曹家孩子,存在疑问。
[Q]:《三国志》中陈寿对曹操姓氏有记载吗?
[A]:陈寿完全没有提到过曹操有姓夏侯的可能。
[Q]:曹操家族DNA课题研究存在哪些问题?
[A]:接受DNA检测的曹家后人是否真为曹操后人存疑,证据仅明清以来修订的家谱;曹鼎的DNA仅来自来历存疑的牙齿,牙齿是否从元宝坑出土也不清楚。
[Q]:古代近亲结婚有什么规定?
[A]:古代多为表亲结婚,堂亲一般不结婚,各朝刑法制度也禁止同姓结婚。
[Q]:为什么说曹操本姓夏侯观点不靠谱?
[A]:从多方面史料分析及逻辑推理,曹操女儿婚姻、曹腾过继情况、陈寿记载等都表明此观点不合理,曹操姓夏侯概率极低。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