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西晋那场惊心动魄的权力角逐大戏

share
作为历史博主,最难讲的一课就是八王之乱了。司马家的十几个王在朝堂里面乱搞,人物多不说,名字还特别像,很容易弄混。先给大家介绍这八名主角,实际上,参与西晋这场动乱大戏的不止这八个王。晋书之中,把主要参与并且使掌齐全的八个王列在了一个传里。后世呢,将这场动乱称之为八王之乱。我们先说这个八个主角都有谁?有这个鲁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这八王如果大家觉得不好记呢?我教大家个办法,先记开头跟结尾。八王之乱,始于鲁南王司马亮,终于东海王司马越,俩人的名字合起来就是月亮。剩下六个王的名字,你可以单独去记。在西晋建立的过程中,开国皇帝司马炎果断选择了已经被淘汰的分封制。在众多拥有上帝视角的观众老爷们的眼里,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可可是,人家晋武帝司马炎可不这么想。咱司马家为啥能轻轻松松的干掉曹氏,夺得皇位?还不是曹氏中卒手里面没权吗?杀曹爽、杀曹氏中卒、杀曹髦的时候,曹家有几个人能站出来呢?不是没有勇气,而是因为勇气的背后需要实力的支撑,力量完全不对等的反抗,那就等于是杀戮。见于此。司马炎在位期间,大规模分封诸王,将司马氏家族的众多兄弟子侄封为王。你说这做法是蠢还是精明呢?不好评价。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一点风险都不存在。的策略,你防了这个就防不了那个。司马懿也不至于蠢到他想象不到分封所带来的隐患,他对此呢,还是有一些防范措施的。比如封国的那些高阶官员,他们的任免权就得朝廷说了算,封国内的赋税三分之二朝廷还得拿走,财权跟人事权上,朝廷等于拿了个双保险。如果说西晋的下一个继承者还能像司马炎这样是一个有能力的君王,这西晋可能也不会出太大问题。但是问题呢,就出在他的接班人司马衷是个白痴。何不食肉糜嘛,人尽皆知的典故。司马炎呢,也不是不知道自己儿子智商是负数,只是他不想把皇位传给他弟弟司马攸。之前咱们讲过,司马攸与司马炎都是司马昭的儿子,后来司马攸过继给了他的大伯司马师。司马攸那完美的人设呀,你是挑不出毛病的。这搞的朝廷上的大臣全都要请立司马攸当太子,那你想想,天下哪个父亲不想把财产留给亲儿子的?这种骨子里面就带着私心,最终让司马衷呢成功继位。然而司马衷是个白痴,这是西晋朝廷上下都公开的秘密。那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傻儿子坐稳皇位,保证江山不丢呢?找两个靠谱的辅政大臣,这二人就是司马炎的岳父杨骏,还有他的叔叔司马亮。司马炎骨子里面始终认为血缘这玩意是靠得住的,一个是岳父,一个是亲叔叔,咋的也不能把咱司马家的江山给亡了吧。殊不知,在权柄的面前,什么亲情、友情、爱情都得通通靠边站。司马炎这边,棺材板。还没合上呢,杨骏就开始搞事了。司马炎临终时啊,委托司马亮处理后事,然而杨骏却暗中篡改遗诏,催促司马亮赶快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国。司马亮也知道自己斗不过杨骏,就乖乖地离开了京城,回到了封地。那你想想,两个辅政大臣被排挤走了一个,剩下那个不就成了朝堂上真正的话事人了吗?杨骏呢,在此刻成为了西晋朝堂上的太傅,大都督假黄钺统摄朝政,总领百官,真可谓是权倾朝野啊。可这就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这个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妖后贾南风。这女人长得丑不说,还贼爱记仇,权利欲又贼重。那你想,这贾南风把自己的老公司马衷都摆布得一愣一愣的,她能心甘情愿的让杨骏去掌控大权吗?杨骏也知道自己的威望不行,朝堂上不服自己的人也大有人在,所以他极力的要掌控兵马,尤其是拱卫京师的禁军。杨骏对兵权呢,是非常在意的,但是他不明白一点,你这种控制必须是密不透风的,哪怕京城之内出现一点漏,只要有一股兵马不是你的人,都可能发生意外。你看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跟神龙政变,不都是小股兵马就把事给搞定了吗?宫廷政变从来需要的不是人多,你说你在关外控制了二十万大军,可是等你杀到京城之时,这黄花菜都凉了。此时,贾南风跟楚王司马玮就窥见了杨骏这一巨大漏洞,于是呢,就发动了政变,成功除掉了杨骏及其党羽。然而贾南风并没有停止权力的追逐,在。杨氏势力被铲除之后,朝廷里的权力格局就发生了变化,鲁南王司马亮和老成持重的卫瓘被推上前台,一个成为太宰,一个成为太保,堪称西晋朝堂的双核处理器。与此同时,在政变中表现抢眼的楚王司马玮被封为卫将军,掌握了当时的一定的兵权,风头呢,一时也盖过了二人。然而楚王的性格呢,就像个火药桶,说爆就爆,这让司马亮和卫瓘对他十分忌惮。于是呢,这两位老臣就决定采取驱虎归山的策略,把各路王爷全都送回他们自己的封地,借此削弱楚王在京城的影响力。可问题是啊,楚王的狠劲连朝堂上的人都怕得要死。这司马亮跟卫瓘提出的建议听起来很合理,但是朝堂上没有人敢举手赞成啊,除了这二人,找不出来第三个。这事也让楚王司马玮对他二人怀恨在心,感觉自己呢是被摆了一道。你想想司马玮这种睚眦必报的性格,他手中有利器,自然不会放过二人。很快,司马亮跟卫瓘就被楚王司马玮所杀。可殊不知啊,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司马玮帮贾南风除掉了朝中的三大重臣,那他自己也就成为了贾南风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司马玮为人狂躁霸道,朝堂上得罪了不少人,导致他人心尽失。贾南风以司马玮妄杀大臣为名,解散了他旗下的禁军,并将其杀掉。这时候贾南风呢,就开始独掌西晋的朝堂。但是此时的贾南风呢,却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她没有儿子,当时的太子啊,是司马遹,是谢才人所生。的,自己大权握得再紧,她没法定下来往下传,这也是个事啊。所以呢,贾南风打算怎么办呢?先废了太子再说。在公元299年,贾后呢,设计让太子入宫,把他灌得烂醉,然后逼着他写下了大逆不道的书信,借此将他废掉,并且将其囚禁。随后呢,贾后又残忍地杀害了谢才人。次年,太子被押送到许昌继续囚禁。太子被废,朝中是一片不满之声啊。所以当时的大臣司马雅跟许昌呢,就找到了赵王司马伦的一个亲信,叫孙秀的。他们为什么去找赵王司马伦呢?因为赵王啊,当时担任的是车骑将军,掌握着右军的权利。结果适得其反,赵王司马伦跟孙秀呢,反而怂恿贾南风杀了太子。殊不知啊,这正是孙秀跟司马伦跟贾南风挖了一个套。在这件事之后,司马伦就跟齐王司马冏假藉圣旨,以太子被杀为由,率兵入宫,除掉了贾后。贾南风大量的亲信也随着贾南风的倒台,迅速被从朝堂上铲除掉。司马伦在除掉贾南风之后呢,权倾朝野,并且大封他手下的亲信。司马伦其实就是个提线木偶,大事小事全得靠他的智囊孙秀出主意。朝中的大小事务呢,官员们也都是直接找孙秀办。孙秀呢,也毫不客气,权力拿到手之后呢,就随心所欲的玩,滥杀忠臣,肆意弄权,搞得京城变成了他的私人领地,整个京城呢,都是冤声载道。不过呢,当时担任中护军的司马允呢,就看不惯这件事,他心里面早就对司马伦孙秀这对活宝不爽了,暗地里养了不少死士,打算来。个一锅端,赵王和孙秀啊也不傻,故意呢将他升为太尉,实则是削弱他的兵权。司马允当时被气得火冒三丈,就带着淮南国的兵和七百家将冲进了相国府,把赵王的军队啊打得是满地找牙。最后赵王派人假传皇帝的诏书,谎称要帮司马允,骗得司马允下车受诏,然后趁机一招将他杀了,这场叛乱也因此呢早早收场。这一切搞完之后,司马伦在孙秀的指引下,走了一招特别臭的棋,就是篡位称帝。这一下子把所有人都惹恼了,你司马伦何德何能敢僭越称帝呢?自此,八王之乱的上半场也就结束了,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这场动乱的影响也从朝堂局部开始,延伸到了整个天下。
# 深入剖析八王之乱:权力漩涡中的西晋风云

八王之乱,堪称西晋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幕权力角逐大戏。这场动乱不仅深刻改变了西晋的命运,也在华夏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一、八王之乱的背景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在建立政权后,做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决策——恢复分封制。这一古老制度的回归,为日后的动荡埋下了隐患。司马炎或许认为,分封诸王能巩固司马氏的统治,却未曾料到,这一举措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 二、主要人物与权力纷争

1. **鲁南王司马亮**:作为八王之乱的起始人物之一,司马亮在权力舞台上率先登场。然而,他很快就被卷入了权力的漩涡,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牺牲品。
2. **楚王司马玮**:性格暴躁如雷,行事冲动鲁莽。他在权力斗争中扮演了一把双刃剑的角色,虽一度风光无限,却最终引火烧身。
3. **赵王司马伦**:心怀篡位野心,在孙秀的蛊惑下,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却也因称帝之举,将自己推向了众叛亲离的深渊。
4. **齐王司马冏**:在这场权力盛宴中,也曾占据一席之地,但其政治智慧的欠缺,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5. **长沙王司马乂**:以其勇猛果敢的性格,在乱局中奋力一搏,试图挽救局势,却无奈回天乏术。
6. **成都王司马颖**:手握重兵,却在权力的诱惑下迷失了自我,成为这场动乱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7. **河间王司马颙**:躲在幕后,操纵着局势的发展,企图在乱局中谋取私利。
8. **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之乱的终结者,却也未能给西晋带来真正的安宁,反而开启了一个更加混乱的时代。

## 三、权力斗争的关键节点

1. **杨骏之乱**:司马炎临终前,委托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政。然而,杨骏心怀不轨,篡改遗诏,将司马亮排挤在外,独揽大权。这一行为引发了贾南风的强烈不满,成为八王之乱的导火索。
2. **贾后弄权**:贾南风利用楚王司马玮之手,除掉了杨骏及其党羽。随后,她又设计陷害司马玮,成功清除了朝堂上的又一威胁,从而实现了自己对朝政的掌控。
3. **太子被废**:贾南风因无子而心生恐惧,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于是,她设计陷害太子司马遹,将其废黜并囚禁。此举引发了朝中大臣的强烈不满,为后续的叛乱埋下了伏笔。
4. **赵王篡位**:赵王司马伦在孙秀的策划下,以太子被杀为由,率兵入宫,除掉了贾南风。随后,司马伦篡位称帝,成为八王之乱中第一个称帝的人,彻底打破了西晋的政治平衡。

## 四、八王之乱的影响

这场长达十六年的动乱,给西晋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社会秩序陷入混乱。西晋的国力从此一蹶不振,为后来的五胡乱华埋下了隐患。

八王之乱,是权力的毒药,腐蚀了西晋的根基;是历史的警钟,警示着后人权力的诱惑与危险。深入了解这段历史,能让我们更好地洞察人性、权力与历史的交织,从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八王之乱,西晋,司马家,分封制,权力斗争,历史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