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玄奘法师取经之路,探寻孙悟空历史原型

share
他在西游记中软弱慈悲,无比墨迹,其文学形象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印象之中。然而历史中的玄奘却是一位意志坚定的硬汉,十九年间历经一百一十国,全部行程长达五万多里,其成就更是响彻西域各国。我们本期视频就来了解玄奘法师在取经之路都经历了哪些故事,孙悟空在历史中是否存在原型?玄奘,本名陈祎,洛阳缑氏人,即今天的河南偃师缑氏镇。很多人通过西游记以为他是唐朝人,其实他于公元602年出生在隋朝,并且在隋朝的统治期间生活了十七年,之后他经历了隋末大乱的改朝换代。所以陈祎的一生跨越过两大王朝,经历过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还有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以及高宗李治这六位皇帝的统治。颍川陈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但是陈祎出生之后已经家道中落,并且在很小的时候经历了两次人生悲剧,在五岁时失去了母亲,又在十岁失去了父亲。由于当时的隋朝盛行佛教,十三岁的陈祎为了生存,便与哥哥到洛阳的净土寺出家为僧,法名玄奘。其间玄奘就像神童一样展现出了极高的悟性,并在隋朝灭亡之后开始了将近十年的国内游学,二十五岁时已经通晓汉传佛教的多派学说,而且他在精研佛法的同时还学习了梵语,这对他将来的成就至关重要。不同学派对佛法的不同理解开始让他感到困惑,他的内心对于真相的渴望越发强烈,于是决定去往佛教的发源地求得真经,也就是古印度的天竺国。然而当时的大唐刚刚建立,国政不稳,再加上李世民正在准备与突厥的军事行动,所以严令百姓不得出国,玄奘因此没有拿到出国所需的文书。贞观三年,一心求经的玄奘决定采取偷渡的方式去往天竺。他走到河西走廊的凉州时,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传经讲法,颇受当地僧众的欢迎,但也有人举报他意图出国,因此被当地都督责令返回,幸亏得到了一位僧人的帮助,才得以出城。玉门关位于疏勒河河畔,被称为西域之襟喉,是西出的必经之路。玄奘经过与官兵的一番周旋,来到了疏勒河东南五十里的瓜州。他在此地又停留了一个多月进行传经,但是由凉州发出的逮捕令也紧跟到达,好在有位官吏是虔诚的佛教徒,玄奘通过此人的帮助再次顺利出城。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护送唐僧取经,那么真正的历史中是否存在孙悟空这个人物?在敦煌的一个洞窟中,曾经存留了一幅玄奘取经图,图中有个类似于猴子的人物,在他旁边的则是一位正在行礼的和尚。而玄奘走出瓜州之后,曾在敦煌附近借宿于一家寺庙,其中有位名叫石盘陀的胡人对他非常敬重,石盘陀因此把玄奘拜为师傅。之后经过学者考证,石盘陀就是取经途中的人猴,所以他被认为是孙悟空的历史原型。玄奘在石盘陀的护送之下绕过了玉门关。当时的沙漠中有五座烽火台,玄奘需要每过一座就要进行补给。石盘陀却在此时突然反悔,并且试图加害于他,玄奘最终只能孤身上路。当他准备通过第五座时,有人告诉他可以绕过此地到达伊吾国,并且途中还有野马泉进行补给。玄奘于是进入了长达八百里的莫贺延碛沙漠。根据《三藏法师传》记载,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中无水草。这段记载中的沙河也许就是西游记中的流沙河。遥无边际的沙漠中,只有一人一马在艰难地行走着,水是他们维持生命的重要用品,然而玄奘最后的水囊却不慎跌落,导致他在五天四夜之内滴水未进,最终虚弱地倒在沙漠之中。也许是上天的保佑,一股冷风吹醒了昏睡过去的玄奘,他爬到马上继续行走,刚走几里就隐约发现远处有波光闪动,于是驾马疾驰,出现在他眼前的正是野马泉,玄奘这才保住性命到达伊吾国。当时的伊吾国正臣服于隔壁的高昌国,高昌国的国师麴文泰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他曾强行挽留玄奘留在高昌国讲法传经,但是玄奘面对一人之下的国师并未妥协,并以绝食的方式表示西行的决心。后来麴文泰被玄奘的坚定意志所打动,还与玄奘拜为结义兄弟,然后派出二十五人陪同玄奘继续西行,并且给沿途各国写信,希望他们能在玄奘路过时提供帮助。《西游记》则把这段历史改编成了太宗所为。此时的玄奘虽然有了团队,但是接下来的道路依然凶险,他与众人来到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帕米尔高原,这里悬崖峭壁和深不见底的暗洞随处可见,而他要做的就是翻越这座被大雪覆盖的高山,当他历时七天跨过之后,他的团队已经牺牲过半。后来玄奘通过了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以及阿富汗等国,最终经过几年的艰苦旅程,终于到达了古印度的那烂陀寺。史书中还记载过一个故事,当时那烂陀寺的主持已有一百多岁,几乎因为一场重病到了圆寂之时。可就在玄奘法师到达之前,这位主持梦到了三位骑着白象的圣人,圣人告诉他即将有位大唐僧人前来求法,只要将毕生所学传授于这位僧人,他的一身重病就会随之化解。主持果然等来了玄奘法师,于是为他亲自讲法,而玄奘也很快消化了这些内容,并且经过精心钻研,成为了当时印度的一流学者。当时有位其他寺院的法师准备与那烂陀寺论辩,玄奘于是写下了一千六百颂的《破恶见论》应对,此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印度霸主戒日王于是专门举办了一场盛大辩论,结果参辩的三千多人中没有一人能够驳倒《破恶见论》中的一字,玄奘的声名自此遍布了整个印度,就连脚上的麻鞋都被当地信徒尊为圣物,大唐的声誉也因玄奘法师而远播万里。但是满身荣耀的玄奘法师并未忘记自己的故土,他在公元643年带着657部佛经毅然决然地启程回国,而他再次路过的高昌国已经成为了大唐疆域。645年正月,玄奘终于结束了十九年的取经之路,他的事迹也早已传回了大唐。太宗李世民派出宰相房玄龄亲自出城迎接,朝廷也为玄奘举办了隆重的迎接仪式。玄奘在之后用一年的时间写下了《大唐西域记》。高宗李治在位时期的664年,玄奘自知大限将至,绝笔翻译,最后于664年二月五日圆寂。
# 探秘玄奘法师取经路:从出发到归国的传奇之旅

玄奘法师的取经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吸引着无数人探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段伟大的旅程。

## 出发前的准备
玄奘法师出生于隋朝,家道中落后,13岁出家为僧。他勤奋好学,25岁时已通晓多派学说,并学习了梵语。为求佛法真谛,他决心前往佛教发源地天竺。

## 偷渡出国与艰难前行
当时大唐初建,禁止百姓出国,玄奘只能偷渡。在凉州传经讲法遭举报后,他在僧人的帮助下出城。经过玉门关,在瓜州又获官吏相助。途中,石盘陀曾护送他,但后来反悔加害。玄奘独自穿越莫贺延碛沙漠,水囊跌落,幸得野马泉才保住性命到达伊吾国。

## 在高昌国的转折
伊吾国臣服于高昌国,高昌国国师麴文泰想挽留玄奘讲法,玄奘以绝食表明决心,最终打动麴文泰,两人结为兄弟。麴文泰派25人陪同,并写信给沿途各国提供帮助。

## 翻越险阻抵达那烂陀寺
玄奘继续前行,翻越帕米尔高原,团队牺牲过半。最终,他经过多年艰苦旅程,到达古印度的那烂陀寺。在那烂陀寺,他展现出卓越的才华,成为一流学者,并在辩论中声名远扬。

## 荣耀归国与著作传世
玄奘并未忘记故土,643年他带着657部佛经回国。回国后,他受到隆重迎接。随后,他用一年时间写下《大唐西域记》。664年,玄奘圆寂,他的取经事迹成为永恒的传奇。

通过了解玄奘法师的取经之路,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玄奘法师,取经之路,孙悟空,历史原型,那烂陀寺
[Q]:玄奘法师为什么要偷渡出国?
[A]:当时大唐刚建立,国政不稳,且李世民准备与突厥军事行动,严令百姓不得出国,玄奘拿不到出国文书,所以决定偷渡去天竺求佛法真谛。
[Q]:石盘陀在玄奘取经途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A]:石盘陀是玄奘在敦煌附近寺庙借宿时结识的胡人,他敬重玄奘并拜其为师,曾护送玄奘绕过玉门关,但后来反悔并试图加害玄奘。
[Q]:玄奘在沙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A]:玄奘在莫贺延碛沙漠中,水囊不慎跌落,导致五天四夜滴水未进,最终虚弱倒在沙漠中,后被冷风吹醒,幸运地找到了野马泉才保住性命。
[Q]:高昌国国师对玄奘做了什么?
[A]:高昌国国师麴文泰是虔诚佛教徒,他强行挽留玄奘留在高昌国讲法传经,玄奘以绝食表示西行决心,最终打动麴文泰,两人结为兄弟,麴文泰还派人陪同并写信给沿途各国提供帮助。
[Q]:玄奘在那烂陀寺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A]:那烂陀寺主持梦到圣人指引,将毕生所学传授给玄奘。玄奘很快消化并精心钻研,成为当时印度一流学者。他还写下《破恶见论》,在与其他寺院法师的辩论中声名远扬。
[Q]:玄奘回国后做了什么?
[A]:玄奘在公元643年带着657部佛经回国,受到太宗李世民派出的宰相房玄龄亲自出城迎接,朝廷举办隆重仪式。之后他用一年时间写下了《大唐西域记》。
[Q]:玄奘法师是在哪一年圆寂的?
[A]:高宗李治在位时期的664年,玄奘自知大限将至,绝笔翻译,最后于664年二月五日圆寂。
[Q]:孙悟空在历史中的原型是石盘陀吗?
[A]:经过学者考证,石盘陀被认为是孙悟空的历史原型。在敦煌的玄奘取经图中,有类似于猴子的人物在玄奘旁边,而石盘陀就是取经途中的人猴。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