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部分事迹来黑武圣关羽

share
今天咱们来讲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如果有人问怎么拔高一个历史人物,很简单,列出史书记载的有关他的部分事迹就可以了,如果要贬低抹黑一个历史人物,也只需要列出他的部分事迹就够了。我们今天拿武圣关羽开刀,如果我是一个小黑子,我该怎么合理的来黑关羽呢?首先,我拿出史料,关羽在建安五年被曹操俘虏,在建安二十四年又被东吴俘虏,先后两次被生擒活捉,放眼整个汉末,那也是相当炸裂的。然后,无论是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记载,关羽都有一个意中见的属性。关羽传记载与常为刘史所众,冠其左臂,这才有了挂骨疗卒的故事。庞德传记载,襄樊之战时,庞德亲自与关羽交战,一箭射中关羽的额头,让关羽军中人都十分忌惮自己这个白马将军,所谓的万人敌雄虎之将。在战场上多次重剑,还被最擅长骑射的凉州将领打得羽军皆淡之,可以说是又菜又爱玩的吧。第三,我说关羽胆小,手里有五千精兵,被手中只有一千兵的甘宁吓得不敢渡河事件。甘宁传及水晶柱二百一十五年,关羽与鲁肃在弋阳对峙,一语夺回被东吴袭取的荆南三郡。他自率五千人马堵住淄水上游十多里的潜水地带,扬言要在夜里渡河。当时鲁肃军中的甘宁就表示给我增兵五百,我保证关羽听到我的咳嗽声就不敢渡河,如果他敢来,必被我擒。鲁肃于是给了甘宁一千人,前往关羽军对岸,关羽听说甘宁来了,果然没有。渡河,就地劫营,后来关羽劫营的地方就被称之为关羽赖。虽说在明知对方有人伏击的情况下还敢渡河是十分愚蠢的行为,但我就说,通过这段史料,甘宁把关羽吓得没有胆量渡河,有问题吗?没有问题。第四,我说关羽破坏同盟关系,未经盟友允许,擅自取走东吴的粮食,见吕蒙传与晋、秦晋等人马数万,多以粮罚,擅取相关米,全闻之,遂行。虽然东吴早就打算偷袭关羽了,香瓜米很有可能就是吕蒙给关羽下的套,但我只给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放出这一段食疗出来。我甚至可以说,关羽破坏同盟关系在前,孙权这才让吕蒙出手夺取荆州。然后我再举出宋书院之中收录的东吴送去关贝德和通荆门看到没有?同时在的歌词都说了,镇守荆州的关羽心怀不轨,荆州的蛮夷又生变作患,正是这帮好乱乐祸的荆州毒瘤,害得孙刘两家兵戎相见。那既然提到了荆州,关羽守荆州的战绩如何呢?看史料,二百一十五年,吕蒙第一次从关羽眼皮子底下攻下了长沙、贵阳、零陵三郡二百一十九年第二次偷袭荆州时,把关羽连人带地全收了。这么看来,关羽在荆州输麻了呀,手中的郡县反复丢失,就是给陆逊、吕蒙他们这帮东吴将领刷战绩的。这么一看,一个两次被俘、多次中箭、又菜又怂,破坏同盟友好关系,处理不好同事之间的关系、手里的地盘连丢两回的人,似乎不应该有万人敌、雄虎之将的称谓。当然,这都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一部分。史料盲人摸象罢了。
在历史研究中,我们应全面客观看待人物。以关羽为例,不能仅依据部分事迹就轻易下结论。比如有人想黑关羽,会拿出他两次被俘、多次中箭等事迹,还提及他被甘宁吓住不敢渡河,以及被指破坏同盟关系等。但这些都只是片面之词。我们要深入研究史料,像襄樊之战,关羽威震华夏,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在荆州,他前期也有出色的镇守功绩。所以,看待历史人物需综合考量,避免被片面信息误导,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他们在历史中的真实形象和作用,从古人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智慧,更好地面对当下生活与挑战。
关羽, 黑历史, 史料, 事迹, 荆州, 同盟关系, 战绩, 被俘, 中箭, 胆小
[Q]:关羽是如何被曹操俘虏的?
[A]:在建安五年,关羽被曹操俘虏。
[Q]: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又被谁俘虏了?
[A]: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被东吴俘虏。
[Q]:正史三国志中关羽有什么特别属性?
[A]:文中提到无论是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记载,关羽都有一个意中见的属性。
[Q]:庞德与关羽交战发生了什么?
[A]:襄樊之战时,庞德亲自与关羽交战,一箭射中关羽的额头。
[Q]:关羽被甘宁吓得不敢渡河是怎么回事?
[A]:关羽率五千精兵,被手中只有一千兵的甘宁吓得不敢渡河。
[Q]:关羽为何被指破坏同盟关系?
[A]:未经盟友允许,擅自取走东吴的粮食。
[Q]:吕蒙第一次从关羽手中攻下了哪些郡?
[A]:二百一十五年,吕蒙第一次从关羽眼皮子底下攻下了长沙、贵阳、零陵三郡。
[Q]:关羽守荆州的战绩到底如何?
[A]:前期有一定功绩,如夺回被东吴袭取的荆南三郡,但后期郡县反复丢失。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