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孙十万”梗的由来及背后故事
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哎,孙权“孙十万”这个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孙权作为东吴的建立者,在打仗方面的确不是很在行。网友从三国的一些故事里整理出一些讯息,用来嘲讽孙权。最有名的就是孙权带着十万人去攻打寿春,也就是现在的合肥,被张辽率领八百人直接冲入自己十万军营之中,猛将陈武被当场斩杀,孙权更是落荒而逃。于是,张辽就有了“张八百”这个绰号。这还不是孙权唯一的故事,其他几个更搞笑。《满宠传》里说到孙权又一次攻打合肥,话说孙权这一生算是跟合肥杠上了。满宠赶去守城,招募了几十个人,用火攻击败了孙权,射杀了孙权的侄子孙泰,孙权再次败走。所以,满宠又得了一个绰号,叫“满数十”。下一个主角是文聘,江湖人称“文睡觉”。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说的是孙权又带了几万人,这次不打合肥了,去的是江夏城。文聘一看这阵势,自知打不过,干脆摆了个空城计,自己躲在城里睡觉。孙权看到这种情况,觉得文聘性格严谨,不可能放松警备,一定是设有伏兵或者等待外援。哎,这是不是跟小说里司马懿的心态一样?于是,孙权就撤军了。“文睡觉”从此名扬天下。还有,孙权打仗打到一半,听说有个叫臧霸的武将领着援兵前来,传说臧霸以前是吕布的部下,非常厉害,孙权就吓跑了。因此臧霸又得名“臧传说”。甚至有人说,早些年间,孙权年轻的时候,在赤壁之战后就动过合肥的心思。当时合肥在刘馥手中,孙权带着几万人去的时候,刘馥已经去世,但他的手下依旧坚守城池。刘馥手下有个人叫蒋济,写了一封信,谎称即将有大量援军前来。孙权看了以后,立即烧了营寨,退兵回家。于是刘馥又得名叫“刘亡陵”,蒋济则被称作“蒋一封”。还有一些故事就不一一列举了。你看孙权,都快成了卫国名将的经验包了。其实,这些事有的有证实依据,有的则是夸大其词,比如满宠这件事就非常断章取义。说到这些段子,都是十二三年前,在天涯论坛和百度贴吧里,网友们你一句我一句盖楼讨论出来的。因为当时的天涯比较淳朴,大家大多是蜀国的粉丝,正义感都很强。相信很多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是蜀粉。就像第一个说到的“张辽八百破孙权十万”,其实这是蜀迷的双向黑,既把吴国的孙权弄成低能,又把魏国名将张辽贬低成虐菜狂人。而双向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抬高蜀国,把吴魏之战比喻成菜鸡互啄。孙权年少即位就把吴国带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可谓不雄才大略。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他能将父兄留给他的基业发扬光大,过分贬低他显然只是为了段子的节目效果。对孙权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三国志·孙权传》,一万多个字,字数虽然比曹操的传记少,但比刘备的还是多了很多。“孙十万”来由的故事大概就是这样。听完别忘了点个关注,以后聊天吹牛也能增加点素材。
嘿,各位历史爱好者们!今天咱们来深入聊聊孙权“孙十万”这个超有趣的梗以及相关历史知识。
首先,“孙十万”这个梗的来源大家肯定都好奇。从历史故事中能看到,孙权在军事行动上有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经历。就像他带着十万人去攻打合肥,却被张辽仅八百人冲入军营,落得猛将被杀、自己落荒而逃的下场,这才有了“张八百”和“孙十万”的说法。还有和满宠、文聘、臧霸等人的交锋,也都成了这个梗衍生的一部分。
那咱们怎么去深入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真相呢?这时候《三国志》就派上大用场啦!《三国志·孙权传》有一万多字,详细记录了孙权的生平事迹。通过研读它,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孙权的形象,而不是只通过那些带有调侃性质的段子去认识他。
在阅读《三国志》时,要注意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三国时期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纷争不断。孙权能在父兄打下的基础上,将吴国发展到三足鼎立的局面,绝不是一个无能之辈。他年少即位,面临着诸多挑战,能稳定局势并有所发展,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雄才大略。
除了正史,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些历史研究资料和学者的观点。不同的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可能会有所不同,多方面了解能让我们对孙权有更全面、立体的认识。
对于喜欢讨论历史的朋友,参与一些历史论坛和社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那里,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见解,交流对孙权以及其他三国人物的看法。说不定还能从别人的观点中获得新的启发。
另外,观看一些优质的历史纪录片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这段历史。纪录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专业的讲解,能让那些历史事件更加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总之,想要真正了解孙权“孙十万”这个梗以及孙权本人,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段子上。要通过阅读正史、参考研究资料、参与讨论、观看纪录片等多种方式,多维度地去探索。这样,我们才能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感受历史人物的魅力与智慧,为我们的知识储备和日常聊天增添丰富的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在探索历史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收获满满!
孙权,孙十万,三国故事,绰号由来,历史典故
嘿,各位历史爱好者们!今天咱们来深入聊聊孙权“孙十万”这个超有趣的梗以及相关历史知识。
首先,“孙十万”这个梗的来源大家肯定都好奇。从历史故事中能看到,孙权在军事行动上有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经历。就像他带着十万人去攻打合肥,却被张辽仅八百人冲入军营,落得猛将被杀、自己落荒而逃的下场,这才有了“张八百”和“孙十万”的说法。还有和满宠、文聘、臧霸等人的交锋,也都成了这个梗衍生的一部分。
那咱们怎么去深入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真相呢?这时候《三国志》就派上大用场啦!《三国志·孙权传》有一万多字,详细记录了孙权的生平事迹。通过研读它,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孙权的形象,而不是只通过那些带有调侃性质的段子去认识他。
在阅读《三国志》时,要注意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三国时期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纷争不断。孙权能在父兄打下的基础上,将吴国发展到三足鼎立的局面,绝不是一个无能之辈。他年少即位,面临着诸多挑战,能稳定局势并有所发展,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雄才大略。
除了正史,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些历史研究资料和学者的观点。不同的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可能会有所不同,多方面了解能让我们对孙权有更全面、立体的认识。
对于喜欢讨论历史的朋友,参与一些历史论坛和社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那里,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见解,交流对孙权以及其他三国人物的看法。说不定还能从别人的观点中获得新的启发。
另外,观看一些优质的历史纪录片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这段历史。纪录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专业的讲解,能让那些历史事件更加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总之,想要真正了解孙权“孙十万”这个梗以及孙权本人,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段子上。要通过阅读正史、参考研究资料、参与讨论、观看纪录片等多种方式,多维度地去探索。这样,我们才能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感受历史人物的魅力与智慧,为我们的知识储备和日常聊天增添丰富的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在探索历史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收获满满!
孙权,孙十万,三国故事,绰号由来,历史典故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