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连山易、归藏易与周易:传说与现实的碰撞

share
连山易和归藏易被挖出来了,但是被禁止研究。这个谣言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满抖音乱传了,还给配了一张破绽百出的图。这要真的是连山归藏易啊,我能把这本书都给吃了。连山易至今都只是一个名头,并没有传世。而归藏易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秦穆的考古工作中就已经挖出来不少残篇了,根本就不是这几年的事情,这个我们一会详细再说。我们熟知的易经两个字其实是一个统称。根据周礼的记载,太古掌三翼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传说啊,这连山易成书于夏代,归藏易成书于商朝。周易呢,顾名思义,就是周代的。说白了,这三本书就是远古易学的三个版本,相当于字典领域的康熙字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字典一样。为什么我说网传的图是假的呢?因为这本书我还真的知道是个啥,它就是西南少数民族水族的水书。水族的文字渊源流长,二零零六年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不知道多少年前了,就有人说这个水书是失传的。连山归藏意这样真的不新鲜了,是一个成年老梗了。但我一直说,不管你是什么朝代的,也不管你是什么版本的,易的构成要点和基础永远是八卦。而视频里这本水族的书上,是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这些天干地支为主的。之前的视频我就说过,天干地支是立法体系,和易学完全是两个领域,包括周易,整本书里面压根就没有出现任何天干地支的记载,既没。有甲乙丙丁,也没有子丑寅卯。拿着一本满是天干地支的水族古书,就说是归藏易、连山易,这好笑程度啊,不亚于你拿着一本日本书,然后跟大家说这是一本失传多年的英文著作。那那么,连山和归藏驿是否真实存在呢?先说连山易,截至二零二零年的今天,并没有任何出土的信息,自唐宋之后,只见其名,不见其闻,传言也是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说啊,这连山早在商周两代就已经失传,否则为什么诸子百家里面的人玩命的引用周易,但从来不引用这两本书呢?传言后世的连山易是由汉代刘兴等人编造出来的伪书。值得一提的是啊,这个刘星,也就是目前存世的山海经的编著者。具体怎么样呢?我只能说不知道,因为连山易从未现世,爱咋说咋说。至于归藏隐,那就有说头了。早在一九九三年,在湖北江陵荆州镇丘北村王家台十五号秦墓的考古工作中,挖出了八百一十三枚请柬,其中就有归藏隐三百九十四枚,大概四千多个字,后面经过研究,认定是归藏驿的一部分残篇。然而,在更遥远的清朝中期,有两个人,一个叫颜可君,一个叫马无汉,就根据历朝历代出现的各类书籍里面的只字片语,整理出了一部归藏译,其中分为初经、其母经、正母经、启事经、本事经、异药异文六个部分。而王家台十五号秦墓中出土的,最后被认定为啊,与六篇之中的正母经基本吻合。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还整理过连山易,但就因为相关的资料,实在太少,最终整理出来也没有多少内容。那么连山、归藏、周易三本书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周易的第一章是从前,也就是天开始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了,这个就出自于周易的第一章。而归藏是将坤,也就是地作为开始往下说的,这就表明了这商周两代的古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是有一定区别的。而连山,由于有一个山,有不少人还认为是从更山开始推断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个就仁者见仁了,反正也没人见过。所以啊,不用被营销号整的一惊一乍的。关于这三本书,的确有不少的传说,但就这几年而已,还是啥事都没发生过。好了,点个关注我,以后聊天吹牛增加点素材呗。
《探索远古易学:连山易、归藏易与周易全攻略》

在古老的易学世界里,连山易、归藏易与周易犹如三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神秘的光芒。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这三本古老典籍的奥秘。

连山易,传说成书于夏代,然而至今它都只是一个名头,从未现世。自唐宋之后,只见其名,不见其闻,关于它的传言也是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认为它早在商周两代就已失传,后世流传的连山易可能是汉代刘兴等人编造的伪书。

归藏易则相对有更多的发现。早在1993年,湖北江陵荆州镇丘北村王家台十五号秦墓的考古工作中,出土了八百一十三枚请柬,其中有归藏易三百九十四枚,约四千多个字,后被认定为归藏易的一部分残篇。清朝中期,颜可君和马无汉根据各类书籍的只字片语整理出一部归藏易,分为六个部分,而秦墓中出土的与其中的正母经基本吻合。

周易,我们最为熟知,它成书于周代。其第一章从“天”开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便是出自于此。而归藏易以“坤”,也就是地作为开始,这体现了商周两代古人对历史发展规律认知的区别。连山易因有“山”字,有人认为是从“艮山”开始推断事物发展过程,但这也只是猜测,毕竟没人真正见过。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事物,比如水族的水书。水书虽被一些人误认为是失传的连山易或归藏易,但实际上它是以天干地支为主,与易学属于不同领域。周易整本书中都没有出现天干地支的记载。

对于这三本古老的典籍,我们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没有根据的传言,避免被营销号误导。通过深入了解它们的历史渊源、内容特点,我们能更好地领略远古易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人的智慧结晶。无论是研究历史文化,还是提升自身修养,这三本古老的典籍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让我们一起在探索中,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汲取其中的智慧养分吧!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水书,天干地支,考古,传说,版本,区别,失传
[Q]:连山易真的存在吗?
[A]:截至2020年,并没有任何出土的信息,自唐宋之后只见其名,不见其闻,传言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认为它是伪书。
[Q]:归藏易有哪些发现?
[A]:1993年湖北江陵秦墓出土了归藏易残篇,清朝中期也有人整理出归藏易,出土残篇与其中正母经基本吻合。
[Q]:周易与归藏易有什么区别?
[A]:周易第一章从“天”开始,而归藏易以“坤”,也就是地作为开始,体现了商周古人对历史发展规律认知的区别。
[Q]:水族的水书和连山易、归藏易有什么关系?
[A]:水书常被误认为是连山易或归藏易,但它以天干地支为主,与易学属于不同领域。
[Q]:连山易是何时失传的?
[A]:有人认为早在商周两代就已失传,也有传言后世的连山易是汉代编造的伪书。
[Q]:归藏易整理者是谁?
[A]:清朝中期的颜可君和马无汉根据各类书籍只字片语整理出归藏易。
[Q]:周易里有天干地支的记载吗?
[A]:周易整本书里面压根就没有出现任何天干地支的记载。
[Q]:如何看待关于这三本书的传说?
[A]: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不要轻易相信没有根据的传言,避免被营销号误导。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