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春秋与战国的转折点及深远影响
这是中国历史的一次重大事件,强大的晋国政权土崩瓦解,广阔的土地面积遭遇瓜分,它不仅是春秋争霸走向、七雄逐鹿的标志,还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那么,三家分晋到底因何而起?它对中国历史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春秋时期的晋国,晋献公11年,晋国内部发生了骊姬之乱,公子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陷害,被迫开始了逃亡生活,而他虽然逃亡了将近20年,身边却一直默默追随着几位能人贤士。公元前636年,公子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之下登上了晋国军队,是为晋文公。三年,后晋、楚两国爆发了著名的城濮之战,晋国以少胜多,大败楚军。而对晋国有着巨大影响的六亲制,就是由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之前所制定,其中的主要成员便是一直追随晋文公的能人贤士。自此以后,六卿氏族出将入相,掌管着晋国的军政大事,对晋国的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采用世袭制,是六卿按照长势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世代都以尊王攘夷的口号辅佐进攻,而且六卿氏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一向都是能者取。之所以后来的晋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拥军,但在六卿的辅佐之下依然稳居着霸主地位。然而正是因为晋国的过分依靠,以至于晋国的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落,六卿各族的势力越来越大,彼此之间也因利益的纷争相互倾轧,最终通过激烈的战争兼并。春秋末期时的晋国,实权和大部国土主要由韩氏、赵氏、魏氏、制氏以及范氏和中行氏把持。后来范氏和中行氏被灭,晋国仅剩韩、赵位置。四清四家大夫分别是智氏智伯瑶、赵氏赵襄子、魏氏魏桓子以及韩氏韩康子。其中的制氏的实力最强,此时的晋国已经失去了霸主地位。智伯瑶则以强打晋国的理由,主张各家拿出百里土地归还进攻,并且率先拿出万户以做表率。虽然魏桓子和韩康子西有不愿,但是因为惧怕志士威力,只能答应。不过到了赵襄子这里,却是坚决不交智伯瑶,于是命令魏、韩两家一起攻打赵氏。当时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便率兵退守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并且严令值守不出,以至于韩魏这三家强攻的两年毫无进展。一天,智伯瑶通过观察地形,发现晋阳东北的晋水绕城而下,如果令挖河道引水入城,那么不匪兵族便可破城,于是下令筑坝引水。恰好当时正值雨季,所以智伯瑶的水烟之际,对赵军确实造成了一定冲击。韩魏两家看到此情此景,立刻心生恐惧,因为他们突然意识到,魏家的安逸和韩家的平阳正好依靠河流智伯瑶,今天能够水淹赵军,明天就能使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们。水淹晋阳之后,因为水量不够的问题,晋阳并未沦陷,甚至激起了城中军民拼死抵抗的决心。赵襄子有位门客叫做张孟谈,此人成为了此次战役的重要转折,他认为韩魏两家追随志士并非心甘情愿,完全可以通过沟通化敌为盟,于是偷偷出城与韩康子和魏桓子密探恰好两家正对,志士放心不下,自然同意了赵氏的联合体。不久之后的一个夜里,一片混乱,吵醒了正在熟睡的智伯瑶。智伯瑶刚一起身,就发现床榻之下已经水没膝盖,而且长势非常迅猛。原来这是韩赵魏三家引水入营,智家的士兵因为没有防备而全军覆没,智伯瑶以及家族的两百余口最终全被杀死,其土地全被韩赵魏三家瓜分,这时的晋国已是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韩赵魏派出使者威胁周天子将三家封为诸侯,三个中原大国随之确立,又在28年之后彻底瓜分了晋国的剩余土地,史称三家分晋,晋国至此灭亡。东周由春秋时代进入了七国割据的战国时期。我们通过自灭的理解,三家分晋只是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可实际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晋国在整个春秋时期极为强大,是秦国东扩的巨大阻碍,即使后来惨被瓜分,韩赵魏依然能够跻身于七个强国之中,可见晋国在分裂之前得实力,所以如果没有三家分晋,晋国必是秦国、东晋不可逾越的障碍。可是到了三家分晋之后,虽然韩赵魏三国依然阻挡着秦国的东晋道路,但是三国的战略方向已经不再一致,涉及到的利益关系更为复杂,秦国这才有机可乘,以至于后来的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其次,战国时期的魏国出现过大量的顶级人才,赵国还有廉颇和赵牧两位名将,如果没有三家分晋,这些人才全部集中在晋国,那么秦统六国的难度可想而知,甚至根本无法实现统一。可是分裂之后的任何一国都无法与秦国单打独斗。所以,通过战略眼光看待三家分晋,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极为重大,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我们以史为鉴,看待当今的世界,分则弱,合则强,团结一心必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三家分晋:历史转折下的战略与教训启示》攻略
三家分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关键节点,深刻改写了历史走向。了解其前因后果,对把握历史脉络至关重要。
春秋时晋国强大,晋献公引发骊姬之乱,重耳流亡后成晋文公。晋文公制定对晋影响深远的六亲制,六卿氏族世袭掌权,助晋称霸。但因过度依赖,晋权力渐衰,六卿倾轧兼并。
春秋末期,晋国实权与大部国土由多氏族把持,后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只剩韩、赵。智伯瑶主张各家族献地,赵襄子拒绝,引发智伯瑶联合魏、韩攻赵。智伯瑶水淹晋阳,韩、魏因怕被同样对待,在赵襄子门客张孟谈劝说下,与赵结盟,反灭智氏,瓜分其地,晋国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周天子封为诸侯,28年后彻底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史称三家分晋,东周进入战国时期。
三家分晋影响重大。此前晋国强大阻碍秦国东扩,分裂后韩、赵、魏虽仍阻秦,但战略方向不一,利益关系复杂,给秦国统一六国机会。且战国时魏国人才多,赵国名将辈出,若未分晋,这些人才集中晋国,秦统六国难度将大增。
从三家分晋可汲取教训,以史为鉴,明白团结则强、分裂则弱的道理,在当今世界,国家应团结一心,方能强大。
三家分晋,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历史教训,晋国兴衰,权力斗争,人才分布,战略格局,秦统六国,历史借鉴
《三家分晋:历史转折下的战略与教训启示》攻略
三家分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关键节点,深刻改写了历史走向。了解其前因后果,对把握历史脉络至关重要。
春秋时晋国强大,晋献公引发骊姬之乱,重耳流亡后成晋文公。晋文公制定对晋影响深远的六亲制,六卿氏族世袭掌权,助晋称霸。但因过度依赖,晋权力渐衰,六卿倾轧兼并。
春秋末期,晋国实权与大部国土由多氏族把持,后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只剩韩、赵。智伯瑶主张各家族献地,赵襄子拒绝,引发智伯瑶联合魏、韩攻赵。智伯瑶水淹晋阳,韩、魏因怕被同样对待,在赵襄子门客张孟谈劝说下,与赵结盟,反灭智氏,瓜分其地,晋国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周天子封为诸侯,28年后彻底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史称三家分晋,东周进入战国时期。
三家分晋影响重大。此前晋国强大阻碍秦国东扩,分裂后韩、赵、魏虽仍阻秦,但战略方向不一,利益关系复杂,给秦国统一六国机会。且战国时魏国人才多,赵国名将辈出,若未分晋,这些人才集中晋国,秦统六国难度将大增。
从三家分晋可汲取教训,以史为鉴,明白团结则强、分裂则弱的道理,在当今世界,国家应团结一心,方能强大。
三家分晋,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历史教训,晋国兴衰,权力斗争,人才分布,战略格局,秦统六国,历史借鉴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