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打仗真的讲礼仪吗?

share
春秋打仗真的讲礼仪吗?一直以来都有这么一种说法,讲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干架,那是相当文明,相当的讲礼仪了。打仗之前要下战书,如果对方接下战书,还得要回信,双方约好时间地点,再正式开战。比如宋襄公和楚国之间的泓之战。并且这战书也不是想下就能下的,如果对方国内经历了天灾,或者重要人物的丧事,你就得等着人家把家事料理完,准备充分了才行。好不容易开打了啊。还有讲究,比如对方阵型没摆好之前不能动。具体案例依然是宋襄公和楚国的泓之战,楚军过河,宋军下面的小弟都急了,快揍揍他们呀!但宋襄公表示这样非常的不君子,是万万不行的。还有如果一方落败撤退,另外一方不能死追不放。具体案例就是晋楚之间的邲之战,晋国士兵逃跑的时候啊,这战车轮子陷到坑里去了,楚国人咔就冲上来帮他们抬起来了,你继续跑,这么追着追着,晋国的车又坏了,楚国人又帮他们修好,然后继续跑。包括还有齐孝公伐鲁的时候,鲁国居然还派人去犒劳作为敌人的齐军。你说这一件件一桩桩打仗被他们弄得跟过家家一样。甚至啊,给人的感觉就非常的萌。然后啊,大家就笑称了是孙子写的孙子兵法,什么兵者,诡道也,把大家彻底给教坏了。以至于在之后的战国,诸侯之间,就全然没有了之前的和和气气,各种杀,各种砍,直到末期,这白起一口气就能坑掉四十万人。然而事实的真相真的像上面说的那样,春秋时期的诸侯们真的都是彬彬有礼的君子吗?可拉倒吧,那些大佬但凡讲点理,那烽火戏诸侯故事里那个周幽王就不会被咔嚓了,连东周都不会有,还春秋战国个毛线呀!说到这啊,我也不禁点开了春秋初期的地图,哇,这么好些,据说有一百四十多家诸侯,而到了春秋末期三家分晋的时候,再一看,只剩那么十几家了。多图浏览一下啊,这几百年里,说好的撤退还要帮着敌人逃呢?那其中这一百多家小国都是咋没的呀?但开头说到的那些史料内容,又是白纸黑字写在哪的,问题出在哪了呢?其实很简单啊,这就是看谁拳头大,刚说到的那些个奇葩行为,你仔细琢磨一下,宋楚下战书,晋楚帮逃跑,齐鲁请吃饭,发现没,这讲礼貌的事都是发生在大诸侯与大诸侯之间。这就跟电视剧里演的一样,你别看一些黑老大,平时狠的不行,碰上个不长眼的就往死里整,动不动就我想吃鱼了。但真碰到两个大哥之间闹起来,很多时候就是约个地方,叫上小弟,定个时间,咔咔一顿打,打完了也不追,一群人啊,吃夜宵涮火锅去了。那些黑老大之间不肯下死手。那放春秋战国时期,大诸侯之间也一样,今天打得欢,明天说不定就得合作一把事不能做绝。但对于那些弱小的诸侯呢?就该咋地咋地了。理哎,理是什么?自古以来,只有对于搞不定的人才会讲道理。那么春秋时期那些大佬欺负小兄弟的例子,譬如说成语假道灭虢,出自于《左传》,这时候还是公元前六百五十八年,比刚才说到的什么帮着敌方修车跑路的晋楚之战公元前五百九十七年还要早了几十年。主角哎,巧了,还是晋国。这次面对两个小兄弟虞国和虢国,就一点道理都不讲了,跟虞国借道说要攻打虢国,晋国一路上探清了虞国的兵力和虚实,在灭了虢国回来的路上,顺带啊就把这个虞也给收拾了。而明场面晋楚之战中的楚国也干过同样的事公元前六百八十八年,比刚才说的假道灭虢还早了三十年。这次啊,是借道邓国把曾经咔嚓的周桓王的申国给灭了,然后回头又捎带弄掉了这个借路给他的小兄弟。你看啊,在面对小诸侯的时候,宣战是没有的,偷袭是必须的,互助是没有的,灭国是必须的。所以啊,不要*于那些幻想中的世界,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都是极其残酷的,你要想别人跟你讲理,你就得看看自己到底几几斤几两,别说是诸侯和诸侯之间了,就是咱们最讲理的儒家祖师爷孔子他老人家,要不是他那一米九的大高个,要不是他那骇人听闻的力量和速度,我估计啊,他要讲理也玄。至于孙子兵法,你要相信,这是孙子对于之前几百年的尔虞我诈的总结,通过分析,用精炼的六千多个字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不是什么孙子教坏了后面的同学们,实在是之前的大哥们缺德事干的太多了,孙子没办法才给你们归拢一下说道说道。总而言之,这世间的规则其实几千年来从未改变。在错综复杂的利益面前,实力才是一切的保障呀!
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与残酷现实

在春秋时期,战争并非完全没有规则。打仗前下战书,对方接下后还需回信,双方约定时间地点才正式开战。比如宋楚泓之战,宋军在楚军过河时,因对方阵型未摆好而未进攻,体现了一定礼仪。晋楚邲之战中,晋国士兵逃跑时战车陷坑,楚国还帮忙抬起、修好,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礼仪”。齐鲁之间,鲁国在齐孝公伐鲁时派人犒劳齐军,看似奇葩却也是当时战争中的一种现象。

然而,这只是大诸侯之间的情况。对于弱小诸侯,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像晋国假道灭虢,先向虞国借道攻虢,灭虢后又顺手灭了虞国。楚国也曾借道邓国灭申国,还捎带灭了借路的邓国。在面对小诸侯时,偷袭、灭国是常事,毫无宣战、互助可言。

所以,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只存在于特定情况,背后还是残酷的实力较量。孙子兵法正是对当时尔虞我诈战争的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明白,实力才是立足的根本,只有自身强大,才能在各种竞争中占据优势。
春秋打仗,礼仪,战书,宋楚泓之战,晋楚邲之战,齐鲁,假道灭虢,诸侯,实力,孙子兵法
[Q]:春秋打仗前有什么特别的规矩?
[A]:打仗前要下战书,对方接下战书还得回信,双方约好时间地点再开战。
[Q]:宋楚泓之战中宋军为什么不进攻?
[A]:因为宋襄公认为对方阵型没摆好就进攻是不君子的行为,所以等楚军摆好阵型才开战。
[Q]:晋楚邲之战中楚国对晋国士兵做了什么?
[A]:晋国士兵逃跑时战车轮子陷坑,楚国帮他们抬起来,车坏了又帮修好。
[Q]:鲁国在齐孝公伐鲁时做了什么?
[A]:鲁国派人去犒劳作为敌人的齐军。
[Q]:什么是假道灭虢?
[A]: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灭虢后回来顺便把虞国也灭了。
[Q]:楚国借道邓国做了什么?
[A]:楚国借道邓国灭了申国,还把借路的邓国也灭了。
[Q]:春秋时期大诸侯和小诸侯打仗有什么不同?
[A]:大诸侯之间有时讲点礼仪,小诸侯则常面临偷袭、灭国,毫无宣战、互助可言。
[Q]:孙子兵法和春秋战争有什么关系?
[A]:孙子兵法是对春秋时期几百年尔虞我诈战争的总结。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