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曹操:从东汉忠臣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强霸主

share
他纵横天下四十余年,成为了三国鼎立时期的一方雄主,一生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他虽然是东汉末年的乱世枭雄,但是也曾满怀赤子之心匡扶汉室,却奈何世事如刀武,专展风平浪静。我们本期视频就来了解曹操是如何由东汉忠臣成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强霸主曹操出生于公元155年,东汉末年的沛国谯县人及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他在年轻时尤其喜欢兵法韬略,19岁被举为孝廉,入朝为官期间严肃法纪,不畏强权,曾毫不留情的处死过当朝权贵,后因朝政腐败严重,对东汉失去信心。不过此时的曹操依然对朝廷忠心耿耿,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各郡官吏开始在镇压过程中独揽军政大权,然后趁机占据地盘,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割据势力。曹操不愿这些军阀斩杀了数万黄巾军,后来有人劝他加入地方豪强,一起谋划废除汉灵帝,但是均被曹操拒绝。汉灵帝驾崩之后,西凉董卓入朝专擅朝政,曹操不愿与其合作,便逃出洛阳,然后散尽家财,组建军队,与各方势力组成讨董联盟,讨伐董卓。然而诸君各怀鬼胎,实际意图是发展自己的势力,讨董联盟很快便因为相互间的矛盾而解散。不过董卓还是在公元192年被义子吕布杀死。同年,分布在青州黄巾军的势力迅速发展,直接威胁着眼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巨野附近。曹操奉命出任兖州牧平乱,然后设下祈福昼夜会战,最终打败了黄巾军,并收获了三十余万降兵,曹操至此实力大增。也就是在这一年,曹操身边的谋士主张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和畜君子的战略,建议曹操称霸天下。曹操就此对东汉产生一心,便于公元196年以护驾为由诛杀了几位朝中大臣,以清除阻碍,然后把汉献帝迁至许都,至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总揽朝政。不过此时的多方势力对曹操形成了威胁,尤其是割据在宛城的张秀更是肘腋之患。曹操便把目标直指宛城张绣在一场大战之后聚众投降,但又突然反叛,幸亏曹操的长子和侄子以及猛将典韦以命抵御,才给曹操留出了逃生的机会。与此同时,袁术自认为已经稳稳的掌控了淮南地区,便忙于自称皇帝,结果此举被视为叛汉,被了曹操攻打的理由,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号令各路军阀讨伐袁术,袁术经过几次对战,都以战败告终,被迫返回都城。刘备在之前与袁术僵持时,他的徐州大本营被吕布占据,刘备不得已投靠了曹操,然后奉命劫机正在返程的袁术,袁术最终在途中吐血而死。当时的袁绍如日中天,也是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曹操为了防止将来与袁绍开战时遭到占领了徐州的吕布的背刺,便决定率先对其发起进攻,结果吕布的军中上下离心,部将潘离吕布见大势已去,只能投降,最终被曹操处死。曹操控制了徐州之后,开始着手应对当时势力最大的袁绍,并在官渡进行军事部署,不过已经归附的刘备却又突然反叛,并攻占了徐州。曹操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决定首先攻打徐州,因为以他对袁绍的了解,袁绍一向顾虑太多,不会迅速出击,于是急速行军,迅速击破了刘备。曹操的这个决定其实是一场豪赌,但是他的运气实在爆表,袁绍果然没有袭击后方,不仅是曹操解除了后顾之忧,并且让他从容的回军官渡,正是袁绍错失良机,曹操才有机会在极为劣势的局势下以少胜多,斩杀了袁绍七万余计,最终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当然他也在此战中吃了不少苦头,因为粮草问题而陷入困境,还差点被江东小霸王偷袭了老挝。但是由于他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再加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再加上主观上的努力,终于打败了这个最大劲敌。公元202年,袁绍病死,他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由于不和发生火并,曹操又趁两人争夺之际攻打了邺城,至此将都城从许都迁至此地。曹操在之后攻灭了袁谭,平定了荆州等地,整个北方基本被他控制。袁尚逃至乌桓,也就是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之一。曹操为了彻底解决袁氏的残余势力,于公元207年远征乌桓,杀死单于后迫使袁尚再次出逃,最终在平州被杀,袁氏势力至此被彻底消灭。曹操在徐州兵败时投靠了袁绍,官渡之战后又恢复了荆州,牧刘表屯驻于樊城。曹操自认丞相后,开始兵分南下,期间刘表病死,荆州不战而降。刘备听说后,开始向江陵撤退,曹操派出5000骑兵火速追击300里。刘备为了转移百姓和军用物资,行军缓慢,最后在当阳长坂遭遇大败。曹操随后占领了江陵,然后准备趁势夺取江东。之后孙刘两军形成联盟,在赤壁抵抗曹操以诈降之计火烧曹军,曹操只能撤军北环,三足鼎立的局势由此开始。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伤亡过半,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又在公元209年丢失了南方重镇江陵,使得曹操的南进计划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于是将全部精力放在了自军的发展,同时将收拢人才视为重中之重。当时关中集团虽然在名义上归属曹操,但实际是由十个军阀组成的联合体,其中包括韩遂和马超等人,他们并没有严密的同属关系,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巨大的威胁。所以曹操在发展的同时,也在时刻防范着这种不稳定的军事集团,最后干脆出兵。他先以离间计让马超对韩遂生意离间,之后便迅速以清兵约齐会战,马超担心韩遂与曹操互有联络,始终不敢随意出击,一直以重兵相持,结果导致自军疲惫不堪,而曹操的主力依然处于绝佳状态,最后以最小的损失打败了韩遂和马超,同时平定了关中。和凉州公元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在邺城建立魏国,三年后又被册封魏王,虽然名义不是天子,实际已有天子之时,孙刘联盟与赤壁之战大胜曹操后,刘备收复了荆州各郡,然后以荆州为根据,准备攻占益州,然而益州又是汉中的门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于是曹操亲率10万大军抢先一步占领了益州,继而拥有了汉中之地。刘备随后向汉中发起猛攻,但被曹军多次击退,只是边塞地区硝烟4起,曹操只能赶往关中坐镇长安,同时指挥着边塞和汉中的战局,最终没能守住汉中之地,曹操又亲率大军进行争夺,刘备坚守不出,相持数月后决定放弃汉中。公元219年,关羽由荆州出兵攻打曹操占据的襄阳和樊城。曹操派出七军3万元久,结果天降暴雨,造成水淹七军,关羽趁机乘船而上,重创曹魏。曹操闻讯后派兵增援。一场恶战之后,关羽败走。与此同时,江东孙权担心受到曹刘集团的两方夹击,不希望刘备集团继续发展,便派人偷袭了江陵,则关羽不得已撤往益州,最后在撤退途中遭遇擒杀。襄樊之战结束后,孙权向曹操俯首称臣,还劝他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其手下群臣也借机劝谏曹操,表示如果天命所在,我做周文王足以。就是希望他的儿子能够坐上皇帝之位。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在次年逼迫汉献帝让位,曹操受尊为武皇帝。那么曹操是出于何种原因不在生前称帝?他的打仗水平是否真的碾压刘备和孙权?我们下期继续讲述曹操的故事。
《曹操霸业攻略:从忠臣到霸主的传奇之路》

在三国乱世,曹操从一个满怀匡扶汉室之心的忠臣,一步步崛起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强霸主,其历程充满传奇色彩。

初入仕途,曹操凭借着对兵法韬略的热爱和过人的胆识,19岁便举孝廉入朝为官。他严肃法纪、不畏强权,毫不留情地处死当朝权贵,展现出非凡的勇气。黄巾起义爆发后,局势动荡,各郡官吏趁机独揽军政大权,形成割据势力。曹操不愿看到军阀滥杀黄巾军,坚守自己的原则,拒绝了加入地方豪强废除汉灵帝的建议,这份忠诚与坚守令人钦佩。

汉灵帝驾崩后,董卓专擅朝政,曹操毅然逃出洛阳,散尽家财组建军队,加入讨董联盟。尽管联盟因各方心怀鬼胎而解散,但曹操的决心和行动力可见一斑。此后,曹操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大放异彩,设下奇谋昼夜会战,打败黄巾军并收获大量降兵,实力大增。

随着局势的发展,曹操身边的谋士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曹操果断抓住机会,以护驾为由诛杀朝中大臣,将汉献帝迁至许都,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总揽朝政。然而,他的霸业并非一帆风顺,张绣的反叛、袁术的称帝、刘备的反复无常以及袁绍的强大威胁,都让曹操面临重重挑战。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这场战役堪称经典。他善于分析对手弱点,听取正确意见,运用巧妙的战略战术,同时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最终取得胜利。但在赤壁之战中,曹操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伤亡过半,丢失江陵,南进计划受挫。

尽管如此,曹操并未气馁,他将精力放在自军发展和收拢人才上。面对关中集团的不稳定,他巧用离间计,以最小的损失打败韩遂和马超,平定关中、凉州。

曹操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敏锐的政治眼光、出色的军事谋略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于想要在三国乱世中称雄的人来说,曹操的经历无疑是一部宝贵的教科书。我们可以从他的决策中汲取智慧,学习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把握机会,如何应对挫折与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和谋略,向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前行。
曹操,三国,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