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人物与时期喜好及网络历史讨论现象

share
对于历史上的人物或时期,我们有权喜欢或不喜欢,但要尊重他人不同喜好。历史圈不是饭圈,一直有人问我历史上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或时期,今天统一回答一下。朝代方面,我喜欢汉唐,不喜欢梁晋和清朝。人物方面,我喜欢汉武帝、李世民等,不喜欢杨广、宋徽宗等。大臣方面,我仰慕郭子仪、岳飞等,不喜欢秦桧、吴三桂等。平民名人方面,我最喜欢徐渭。我说的这些好恶,除了公认罪人外,只是个人判断。就像我不接受螺蛳粉、吃不了鸳鸯锅红汤,但不代表它们不好吃。隋炀帝争议很大,我戏称自己是平台第一杨广黑,做过视频解释为啥觉得他不行。当有人觉得杨广不差来和我聊天时,我会说欣赏他可以,但别指望说服我。这几年做自媒体,接触网络后,我明白彼此尊重最重要,但网上最欠缺。我发现很多人问问题是来找认同的,比如问康乾盛世是否是虚假盛世,大概率是讨厌清朝的人;问清朝疆域贡献,大概率是对清朝有好感的人。如果回答符合对方预期,就是客观有学问;不符合就是啥也不懂没文化。网上很多争吵就是这样来的。我相信很多喜欢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人读过书,看不上娱乐圈的饭圈文化,也喷过。但我们在人物评价、朝代评价时,为何会互相争吵甚至破口大骂?比如三国圈子为诸葛亮和关羽争论,明清支持者互相谩骂。我还常收到私信,问看到有人观点和自己不同该如何说服,我觉得没必要说服,都是网友,看不顺眼不看不就行了,偏好和认知体系绑定,很难辩论改变。最后我想说,讨论问题时我不喜欢用友军这个词,都是网友何必分敌我,搞得乌烟瘴气。能在短视频平台了解历史文化很好,但别让赛道沦为争吵之地,不如看点搞笑视频或小姐姐跳舞。
《历史人物与时期喜好攻略:尊重差异,远离网络争吵》

在探索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对于历史人物和时期都有着独特的喜好。然而,我们应当尊重彼此的差异,避免陷入无谓的争论。

首先,明确自己对历史的热爱源于何处。是某个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还是某个朝代的辉煌成就?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挖掘其中的魅力。

当与他人交流历史观点时,保持开放心态。尊重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反驳。倾听对方的理由,或许能发现新的视角。

在网络讨论中,尤其要注意言辞。避免使用攻击性语言,这只会加剧矛盾。以理性平和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

对于历史评价,要有自己的判断依据。参考可靠的史料和研究,而非仅凭个人情感。

同时,警惕饭圈文化的侵蚀。历史不是追星,不应盲目追捧或贬低。

尊重他人的固有认知体系,理解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其形成背景。

若遇到观点冲突,尝试求同存异。寻找共同兴趣点,围绕其展开交流。

最后,享受历史带来的乐趣。无论是研究还是讨论,都应是愉悦的体验,而非争吵的战场。让我们在历史的海洋中,以尊重和理性为伴,收获知识与快乐。
历史人物、历史时期、喜好、尊重、网络争吵、传统文化、饭圈文化、固有认知、自媒体、历史评价
[Q]:为什么在历史讨论中要尊重不同喜好?
[A]:因为除公认罪人外,喜欢与否多是个人判断,尊重他人能避免争吵。
[Q]:如何判断一个人问历史问题的立场?
[A]:比如问康乾盛世真假可能讨厌清朝,问清朝疆域贡献可能有好感。
[Q]:网络历史讨论中争吵为何容易发生?
[A]:回答不符预期就被认为没学问,双方各执己见导致矛盾。
[Q]:对不喜欢的历史人物评价应基于什么?
[A]:基于可靠史料和研究,而非个人情感随意评判。
[Q]:怎样避免在历史讨论中陷入饭圈文化?
[A]:不盲目追捧或贬低,以理性客观态度看待历史人物。
[Q]:遇到不同历史观点时该怎么交流?
[A]:保持开放心态,倾听对方,求同存异,围绕共同兴趣交流。
[Q]:为什么不喜欢在历史讨论中用友军这个词?
[A]:都是网友,分敌我会让讨论硝烟弥漫、乌烟瘴气。
[Q]:在短视频平台了解历史应注意什么?
[A]:避免让赛道沦为争吵之地,尊重他人,理性交流,享受历史乐趣。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