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曹操兵力解析
曹操有多少兵力?毫无疑问,官渡之战时曹操是弱势的一方。曹操本人声称,当时袁绍有铠甲万领,自己只有大概20令。袁绍有马铠300句,自己连十句都不到。袁绍拥兵数十万,并亲率十万大军南下,基本上是共识的。问题在于,曹操当时的总兵力有多少?投入官渡的兵力又有多少?有关曹操在官渡之战时的兵力记载,来自三国志武帝纪和荀彧传。武帝纪称,公元200年8月,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分营对峙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荀彧传则引用荀彧给曹操的书信内容,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按荀彧的说法,袁绍有十万大军,那么曹操在官渡也就只有1万人。若减去伤亡人数,武帝纪称曹操兵不满万,似乎还挺有道理,但这个记载实在是太少了。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就表示这个数字有问题,理由有3,第一,曹操起兵后,所收兵士众多,且胜多败少,到官渡时不可能被打得只剩几千人了。袁绍在官渡东西屯营数十里,曹操能与之分营抗衡,说明曹操的兵力不会太少。第二,袁绍若真有曹操十倍之兵,就会把曹军团团围困,出入断绝。但曹操在官渡能做到多次分兵劫袁绍粮草,说明袁绍力不能制,亦能说明曹操的兵力不会太少。第三,袁绍败逃后,曹操还坑杀了七八万援军,曹军人少的话,根本治不住这么多人。不过裴松之也没有交代曹操到底有多少兵力投入到了官渡之战。清代学者何卓认为,曹操与袁绍分营相聚时,所率领的必然是亲兵,应当有一两万人,不可能兵不满万。我们认为,武帝济所说的兵不满万,是指曹操在官渡大营的人马,不包含曹操分营的兵力,如果加上其他将领所统领的各营兵马,曹操在官渡的总兵力肯定要超过1万人。对此,中国军事史略、中国历代军事战略等书都推测曹操在官渡的总兵力有两三万人,中国战争史中推测曹操有三四万兵。杨德炳教授在其著作官渡之战相持阶段曹军兵力考中,对曹操의兵力有详细考证。他统计了官渡期间曹军将帅组成情况,其中作为官渡曹军重要组成部分的余烬与跃进有不齐5000人,而张辽作为解白马之围的主将,其兵力应不少于于禁,再加上在官渡同样功勋卓著的徐晃,以上四子의兵力应当超过9000人。再来看曹操의宗室将领曹仁率领精锐的机动部队不会少于张辽、于禁,人数应在2到3000,推测曹洪领兵与曹仁相当,夏侯渊应当也统帅2000人左右。夏侯惇作为河南人另有重任,不在官渡前线,那么宗室诸将의兵力不会少于六七千人。新投诚曹操의军阀张绣官拜阳武将军,参与官渡作战,其兵力不得少于낮은2000人。徐主所率领虎士数百人,二者加一块应该有超过2500人。综上所述,杨德炳教授认为,曹操在官渡의总兵力不少于18000,其中骑兵不少于一两千。此外,他还从粮草供应、战场态势与作战状况以及兵力部署等方面对他의观点予以论证,这里就不赘述了,有兴趣의朋友可以去搜索他의文章。我们在这里推测،曹军在官渡部署의兵力应该有两万多,这里의大部分人马是跟随曹操征战多年의百战之师,战斗力强悍,他们依托提前修筑好의防御工事和有利地形,得以与袁绍의十万大军周旋数月。曹操在官渡之战前의总兵力肯定要远远超过2万,但应当不会超过10万。当然,这里包含了藏坝等泰山诸将所统帅의兵马。由于曹操의地盘位于四战之地,强敌环伺,所以需要处处留守,不可能毫无保留地把大半兵力全部投入到与袁绍의战争中。不过可以肯定의是,曹操所率领의抗击袁绍의兵马의单兵作战能力要强于袁绍军,他们의短板是装备和粮草。正如举授所言,北兵数众而裹进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才不及北。
### 官渡之战曹操兵力攻略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兵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了解曹操兵力情况,对研究这场战役至关重要。
曹操兵力记载主要源于《三国志武帝纪》和《荀彧传》。武帝纪称对峙时曹操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荀彧传按袁绍十万兵推测曹操官渡仅1万。但裴松之认为此数字有问题。
从多方面分析,曹操起兵后收兵众多且胜多败少,官渡时不可能只剩几千人。袁绍屯营数十里,曹操能抗衡,说明兵力不少。袁绍若有十倍兵力应围困曹操,可曹操能分兵劫粮草,也表明其兵力有一定规模。袁绍败逃后曹操坑杀七八万援军,人少根本无法控制。
清代学者何卓认为曹操与袁绍分营相聚时亲兵应有一两万。综合来看,曹操在官渡总兵力肯定超1万。
不同书籍有不同推测,《中国军事史略》等推测有两三万,《中国战争史》推测有三四万。杨德炳教授详细考证,认为曹操在官渡总兵力不少于18000,骑兵不少于一两千。我们推测曹军在官渡部署兵力有两万多。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总兵力远超2万但不超10万,因地盘四战之地需处处留守,不能全投入战争。其抗击袁绍兵马单兵作战能力强,短板是装备和粮草。
掌握这些信息,能更好理解官渡之战中曹操兵力的状况及战役局势,对深入研究历史有很大帮助。
官渡之战,曹操兵力,袁绍,兵力记载,考证
[Q]:官渡之战时曹操兵力记载来自哪里?
[A]:有关曹操在官渡之战时的兵力记载,来自三国志武帝纪和荀彧传。
[Q]:武帝纪中曹操兵力是如何记载的?
[A]:公元200年8月,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分营对峙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Q]:荀彧传中对曹操兵力怎么说?
[A]:引用荀彧给曹操的书信内容,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按此袁绍十万大军时曹操在官渡只有1万人。
[Q]:裴松之为什么认为曹操兵力记载数字有问题?
[A]:理由有三:一是曹操起兵后收兵多且胜多败少,到官渡不至于只剩几千人;二是袁绍若有曹操十倍之兵应围困曹操,但曹操能分兵劫粮草;三是袁绍败逃后曹操坑杀七八万援军,人少无法控制。
[Q]:清代学者何卓对曹操兵力有什么看法?
[A]:何卓认为曹操与袁绍分营相聚时,所率领的亲兵应当有一两万人,不可能兵不满万。
[Q]:不同书籍对曹操在官渡总兵力有哪些推测?
[A]:《中国军事史略》等推测有两三万,《中国战争史》推测有三四万。
[Q]:杨德炳教授认为曹操在官渡的总兵力是多少?
[A]:杨德炳教授认为曹操在官渡的总兵力不少于18000,其中骑兵不少于一两千。
[Q]:曹操在官渡之战前的总兵力大概是多少?
[A]:曹操在官渡之战前的总兵力肯定要远远超过2万,但应当不会超过10万。
### 官渡之战曹操兵力攻略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兵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了解曹操兵力情况,对研究这场战役至关重要。
曹操兵力记载主要源于《三国志武帝纪》和《荀彧传》。武帝纪称对峙时曹操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荀彧传按袁绍十万兵推测曹操官渡仅1万。但裴松之认为此数字有问题。
从多方面分析,曹操起兵后收兵众多且胜多败少,官渡时不可能只剩几千人。袁绍屯营数十里,曹操能抗衡,说明兵力不少。袁绍若有十倍兵力应围困曹操,可曹操能分兵劫粮草,也表明其兵力有一定规模。袁绍败逃后曹操坑杀七八万援军,人少根本无法控制。
清代学者何卓认为曹操与袁绍分营相聚时亲兵应有一两万。综合来看,曹操在官渡总兵力肯定超1万。
不同书籍有不同推测,《中国军事史略》等推测有两三万,《中国战争史》推测有三四万。杨德炳教授详细考证,认为曹操在官渡总兵力不少于18000,骑兵不少于一两千。我们推测曹军在官渡部署兵力有两万多。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总兵力远超2万但不超10万,因地盘四战之地需处处留守,不能全投入战争。其抗击袁绍兵马单兵作战能力强,短板是装备和粮草。
掌握这些信息,能更好理解官渡之战中曹操兵力的状况及战役局势,对深入研究历史有很大帮助。
官渡之战,曹操兵力,袁绍,兵力记载,考证
[Q]:官渡之战时曹操兵力记载来自哪里?
[A]:有关曹操在官渡之战时的兵力记载,来自三国志武帝纪和荀彧传。
[Q]:武帝纪中曹操兵力是如何记载的?
[A]:公元200年8月,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分营对峙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Q]:荀彧传中对曹操兵力怎么说?
[A]:引用荀彧给曹操的书信内容,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按此袁绍十万大军时曹操在官渡只有1万人。
[Q]:裴松之为什么认为曹操兵力记载数字有问题?
[A]:理由有三:一是曹操起兵后收兵多且胜多败少,到官渡不至于只剩几千人;二是袁绍若有曹操十倍之兵应围困曹操,但曹操能分兵劫粮草;三是袁绍败逃后曹操坑杀七八万援军,人少无法控制。
[Q]:清代学者何卓对曹操兵力有什么看法?
[A]:何卓认为曹操与袁绍分营相聚时,所率领的亲兵应当有一两万人,不可能兵不满万。
[Q]:不同书籍对曹操在官渡总兵力有哪些推测?
[A]:《中国军事史略》等推测有两三万,《中国战争史》推测有三四万。
[Q]:杨德炳教授认为曹操在官渡的总兵力是多少?
[A]:杨德炳教授认为曹操在官渡的总兵力不少于18000,其中骑兵不少于一两千。
[Q]:曹操在官渡之战前的总兵力大概是多少?
[A]:曹操在官渡之战前的总兵力肯定要远远超过2万,但应当不会超过10万。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