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曹操兵力究竟有多少
曹操有多少兵力?毫无疑问,官渡之战时曹操是弱势的一方。曹操本人声称,当时袁绍有铠甲万领,自己只有大概20令。袁绍有马铠300句,自己连十句都不到。袁绍拥兵数十万,并亲率十万大军南下,基本上是共识的。问题在于,曹操当时的总兵力有多少?投入官渡的兵力又有多少?有关曹操在官渡之战时的兵力记载,来自三国志武帝纪和荀彧传。武帝纪称,公元200年8月,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分营对峙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荀彧传则引用荀彧给曹操的书信内容,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按荀彧的说法,袁绍有十万大军,那么曹操在官渡也就只有1万人。若减去伤亡人数,武帝纪称曹操兵不满万,似乎还挺有道理,但这个记载实在是太少了。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就表示这个数字有问题,理由有3,第一,曹操起兵后,所收兵士众多,且胜多败少,到官渡时不可能被打得只剩几千人了。袁绍在官渡东西屯营数十里,曹操能与之分营抗衡,说明曹操的兵力不会太少。第二,袁绍若真有曹操十倍之兵,就会把曹军团团围困,出入断绝。但曹操在官渡能做到多次分兵劫袁绍粮草,说明袁绍力不能制,亦能说明曹操的兵力不会太少。第三,袁绍败逃后,曹操还坑杀了七八万援军,曹军人少的话,根本治不住这么多人。不过裴松之也没有交代曹操到底有多少兵力投入到了官渡之战。清代学者何卓认为,曹操与袁绍分营相聚时,所率领的必然是亲兵,应当有一两万人,不可能兵不满万。我们认为,武帝济所说的兵不满万,是指曹操在官渡大营的人马,不包含曹操分营的兵力,如果加上其他将领所统领的各营兵马,曹操在官渡的总兵力肯定要超过1万人。对此,中国军事史略、中国历代军事战略等书都推测曹操在官渡的总兵力有两三万人,中国战争史中推测曹操有三四万兵。杨德炳教授在其著作官渡之战相持阶段曹军兵力考中,对曹操的兵力有详细考证。他统计了官渡期间曹军将帅组成情况,其中作为官渡曹军重要组成部分的余烬与跃进有不齐5000人,而张辽作为解白马之围的主将,其兵力应不少于于禁,再加上在官渡同样功勋卓著的徐晃,以上四子的兵力应当超过9000人。再来看曹操的宗室将领曹仁率领精锐的机动部队不会少于张辽、于禁,人数应在2到3000,推测曹洪领兵与曹仁相当,夏侯渊应当也统帅2000人左右。夏侯惇作为河南人另有重任,不在官渡前线,那么宗室诸将的兵力不会少于六七千人。新投诚曹操的军阀张绣官拜阳武将军,参与官渡作战,其兵力不得少于2000人。徐主所率领虎士数百人,二者加一块应该有超过2500人。综上所述,杨德炳教授认为,曹操在官渡的总兵力不少于18000,其中骑兵不少于一两千。此外,他还从粮草供应、战场态势与作战状况以及兵力部署等方面对他的观点予以论证,这里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他的文章。我们在这里推测,曹军在官渡部署的兵力应该有两万多,这里的大部分人马是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百战之师。曹操在官渡之战前的总兵力肯定要远远超过2万,但应当不会超过10万。当然,这里包含了藏坝等泰山诸将所统帅的兵马。由于曹操的地盘位于四战之地,强敌环伺,所以需要处处留守,不可能毫无保留地把大半兵力全部投入到与袁绍的战争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所率领的抗击袁绍的兵马的单兵作战能力要强于袁绍军,他们的短板是装备和粮草。正如举授所言,北兵数众而裹进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才不及北。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曹操与袁绍兵力对比备受关注。曹操兵力虽处劣势,但凭借精锐与智谋抗衡。他善用战术,多次分兵劫粮,展现非凡军事才能。曹营将帅各领精兵,组成强大战斗力量。曹操总兵力远超投入官渡的数量,其在战前战后兵力部署受多种因素影响。这场战役不仅是兵力较量,更是智谋与战略的博弈,对后世军事研究意义重大,为理解古代战争提供宝贵借鉴。
官渡之战,曹操兵力,袁绍,兵力考证,历史研究
[Q]: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兵力真的不满万吗?
[A]:记载存疑,曹操起兵后胜多败少,且能与袁绍抗衡,应不止这点兵力。
[Q]:裴松之认为曹操兵力记载有问题的理由是什么?
[A]:一是曹操收兵多且胜多败少;二是袁绍若有十倍兵力应围困曹操,但曹操能劫粮草;三是曹操能坑杀七八万援军,兵力应不少。
[Q]:清代学者何卓对曹操兵力有什么看法?
[A]:他认为曹操与袁绍分营相聚时,亲兵应有一两万人,不可能兵不满万。
[Q]:杨德炳教授如何考证曹操在官渡的兵力?
[A]:他统计了官渡期间曹军将帅组成情况,综合各将领兵力推测总兵力不少于18000,骑兵不少于一两千。
[Q]:曹操在官渡之战前的总兵力大概是多少?
[A]:肯定远远超过2万,但应当不会超过1万,包含藏坝等泰山诸将所统帅的兵马。
[Q]:曹操兵力的短板是什么?
[A]:装备和粮草是其短板。
[Q]:曹操所率领的抗击袁绍的兵马有什么特点?
[A]:单兵作战能力要强于袁绍军,大部分是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百战之师。
[Q]:三国志中关于曹操在官渡兵力是如何记载的?
[A]:武帝纪称公元200年8月对峙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荀彧传按袁绍十万兵推测曹操在官渡只有1万人。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曹操与袁绍兵力对比备受关注。曹操兵力虽处劣势,但凭借精锐与智谋抗衡。他善用战术,多次分兵劫粮,展现非凡军事才能。曹营将帅各领精兵,组成强大战斗力量。曹操总兵力远超投入官渡的数量,其在战前战后兵力部署受多种因素影响。这场战役不仅是兵力较量,更是智谋与战略的博弈,对后世军事研究意义重大,为理解古代战争提供宝贵借鉴。
官渡之战,曹操兵力,袁绍,兵力考证,历史研究
[Q]: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兵力真的不满万吗?
[A]:记载存疑,曹操起兵后胜多败少,且能与袁绍抗衡,应不止这点兵力。
[Q]:裴松之认为曹操兵力记载有问题的理由是什么?
[A]:一是曹操收兵多且胜多败少;二是袁绍若有十倍兵力应围困曹操,但曹操能劫粮草;三是曹操能坑杀七八万援军,兵力应不少。
[Q]:清代学者何卓对曹操兵力有什么看法?
[A]:他认为曹操与袁绍分营相聚时,亲兵应有一两万人,不可能兵不满万。
[Q]:杨德炳教授如何考证曹操在官渡的兵力?
[A]:他统计了官渡期间曹军将帅组成情况,综合各将领兵力推测总兵力不少于18000,骑兵不少于一两千。
[Q]:曹操在官渡之战前的总兵力大概是多少?
[A]:肯定远远超过2万,但应当不会超过1万,包含藏坝等泰山诸将所统帅的兵马。
[Q]:曹操兵力的短板是什么?
[A]:装备和粮草是其短板。
[Q]:曹操所率领的抗击袁绍的兵马有什么特点?
[A]:单兵作战能力要强于袁绍军,大部分是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百战之师。
[Q]:三国志中关于曹操在官渡兵力是如何记载的?
[A]:武帝纪称公元200年8月对峙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荀彧传按袁绍十万兵推测曹操在官渡只有1万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