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被黑得最惨的周瑜,真实能力究竟如何?

share
如果说三国演义这本小说里面,谁被黑的最惨,我觉得非周瑜莫属。如果一个人只看过演义,对于周瑜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个什么三气周瑜,既生瑜何生亮,还有一个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这本小说,跨度从一八四年到二八零年,共计九十六年,一共呢,也就一百二十回,差不多,平均一年一回,然而三气周瑜就活活写了三回,这真的是没处说理去了,以至于受到小说的影响,周瑜近乎成为了小肚鸡肠的代名词。而作为赤壁之战当之无愧的主角,小说里这份功劳基本完完全全让给了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诸葛孔明先生。虽然说诸葛武侯在后面绝对位列顶级人才,但是赤壁这份功劳确确实实是周瑜的。在明代小说之前,对于周瑜的能力,古人是非常认可的。李白的诗里写道二龙征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苏东坡的念奴娇大家都背过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都是佐证。很多人说周瑜长得好看,心胸开阔,这下说实话我并没有检索到出处。但是从三国志周瑜的传记里面,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存在。二十多岁就随着孙策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此后孙权不过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别的江东老臣子啊,都不太把孙权放在眼里,非常的轻慢。周瑜首先做出表率,极为恭敬的以臣子礼节对待年幼的主公,心胸,情商,忠义,那都可见一斑。有句话叫取有误周。郎固这句话倒不是民间传说,而是出自三国志政史。说的是啊,周瑜精通音律,只要有一个错音,他必然能够有所感应。当然,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最可怕也是最可惜的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的三分天下,谋取刘璋巴蜀的时候,周瑜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计划。三国志中写道,周瑜建议孙权进攻巴蜀,吞并汉中张鲁,与西北马超结盟,到时候周瑜自己镇守荆州,两路夹攻曹操。简直是和诸葛亮龙中队的思想如出一辙。然而就在提出这个设想后不久,周瑜病死,终年三十六岁。如果说周瑜不死并成功实施了计划,别说没诸葛亮什么事,估计也没刘备什么事。当然,还是这句话,历史没有如果,但假如啊,很多人相信那句奉孝不死,卧龙不出的话,我个人倒更倾向于宫颈不死,卧龙不出。所以啊,周瑜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别管你有多厉害,身体还是最重要的,否则啥都是白搭。大家在保重身体的同时,别忘记点个关注我,以后聊天吹牛增加点素材呗!
《三国风云人物能力解析:以周瑜为例》
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周瑜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在赤壁之战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他却被描绘成小肚鸡肠的形象,三气周瑜的情节更是深入人心。
那么,真实的周瑜究竟是怎样的呢?从历史记载来看,周瑜二十多岁就随孙策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他不仅精通音律,而且心胸宽广,情商极高。在孙权年幼时,他率先以臣子礼节恭敬对待,展现出了忠义之心。
赤壁之战的功劳也应主要归功于周瑜。他指挥有方,利用火攻战术大破曹军。而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三分天下时,周瑜其实也已有类似计划,建议孙权进攻巴蜀、吞并汉中、与马超结盟,两路夹攻曹操。
只可惜,周瑜英年早逝,终年三十六岁。如果他不死并成功实施计划,三国的历史或许会被改写。
周瑜的故事告诉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不能仅依据小说,要综合多方面史料。同时,也提醒我们,无论能力多强,健康的身体才是成功的基础。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从周瑜身上可以学到很多品质,比如忠诚、智慧、坚韧等。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时,以周瑜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周瑜、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三气周瑜、能力
[Q]:周瑜在《三国演义》里是怎样的形象?
[A]:在《三国演义》里,周瑜近乎成小肚鸡肠代名词,有三气周瑜等情节。
[Q]:真实的周瑜是怎样的?
[A]:二十多岁随孙策征战立功,心胸宽广、情商高、忠义,还精通音律。
[Q]:赤壁之战的功劳到底是谁的?
[A]:赤壁之战功劳确确实实是周瑜的,小说里却给了诸葛孔明。
[Q]:周瑜有什么军事计划?
[A]:周瑜建议孙权进攻巴蜀,吞并汉中张鲁,与西北马超结盟夹攻曹操。
[Q]:周瑜是怎么死的?
[A]:提出设想后不久病死,终年三十六岁。
[Q]:古人对周瑜能力认可吗?
[A]:在明代小说之前,古人对周瑜的能力非常认可。
[Q]:周瑜对年幼的孙权是什么态度?
[A]:周瑜率先做出表率,极为恭敬地以臣子礼节对待年幼的主公。
[Q]:从周瑜身上能学到什么?
[A]:能学到忠诚、智慧、坚韧等品质,明白健康身体是成功基础。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