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说的是哪个朝代?

share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说的是哪个朝代?有的人说我知道,说的一定是明朝,你看万历、嘉靖都几十年不上朝的主哎,你给我坐下啊!这首诗是来自唐代白居易写的长恨歌里的一句。因为受到牟百科的影响啊,很多人都认为早朝这个事呢,是始于明朝的,之前呢,皇上召见臣子们啊,都非常的随意。这个就是牟百科比较坑爹的地方了,早朝,早朝拆开来就是早上的朝会,而朝会呢,就是君王召见群臣,朝见开会。那选择早上开会的原因呢,就更简单了,就像我们现在公司开晨会一个道理,大臣们上班也是要处理具体业务的,不可能上午处理到一半,中午跟你老板开会,下午再继续干活。并且啊,古代没有汽车,基本靠走,要么你走,要么抬轿子的走,但总归是走,用时啊是差不多的,这一来一回,多耽误事。所以啊,开晨会也好,上早朝也罢,无非就是为了让大家在一天工作之前把塞尔里理顺,提高下工作效率吧。就这么一个简单的玩意,你要说是朱元璋开始才发明他的,那可是真的啊,把之前所有的大老板都当空气存在了。相传早朝啊,最早从下代就已经存在了,还记载在永乐大典里面,但说实话呢,我不太信,毕竟啊,夏代还是奴隶指部落的时代,你让那么多部落的酋长千里迢迢天天跑来跟你老大开会,真的也不是非常的现实。而史记里的阴本纪里,应该啊,算得上是比较早的对于早朝的记载了,司马迁就写道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会以纣,朝会以昼。你看啊,也就是说,早在商朝,就已经是白天朝会了,但具体时间有多早,频率有多勤,这个我们还是不得而知。那么,商周两朝过去了,秦始皇一扫六合,开创封建地质的新时代,那秦代的早朝是如何的呢?很遗憾,并没有记载。这没记载就对了,你说这秦始皇不是在巡游,就是在准备巡游,十年里,出去溜达了六回,最后自己还在路上嘎嘣了,这要能早朝啊,才真是见了鬼了。所以啊,一直到西汉,朝会才被真正的制度化下来。汉宣帝时期,开始实行了明确的五日一朝,后世啊,也称之为长朝制度。大臣们呢,除了因为生病啊,或者家里有丧事之类的可以请假外,都必须参加,除非赶上什么重要的节日,那么可以免朝一次。不过总体而言啊,汉朝的大臣们还是挺爽的,不但潮会五天才有一次,这休假也是五天一次。我们现在很多上班族啊,相信看了以后啊,也都羡慕的不行了吧。而到了唐朝啊,这日子就开始苦啦,级别越高,尝潮次数就越频繁。文官这块,五品以上重要岗位的兄弟们,必须每日参潮。于是啊,这帮人就又有了一个别名,叫常参观。虽然辛苦,但在唐代啊,那也是倍儿有面子的存在了。而五官呢,相对好一点,三品以上,三日一朝,又称九参观。意思啊,就是每个月要上朝九次。五品以上三品以下的武官呢,只需要五日一朝,又称六参观。你看啊,当莽夫哎,还可以少开很多会,真的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嘛。再到宋朝,早朝制度啊,就开始越来越精细化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宋朝对于时间的计量已经非常精确了,以陋刻作为标准,对于官员上朝时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那就是这玩意既实用的。所以啊,在宋朝等待朝会开始前的那段时间,又被称为代漏。宋朝还专门建立了不同等级的代漏院,给不同品阶的官员充当歇脚等待的地方,条件非常好,还有免费的早饭吃。但你不要高兴的太早,就在这等待的时候啊,是会有专门人员过来点卯的。你看,点卯卯时点名说明啊,宋朝的早朝已经在凌晨五点多就开始了,如果有迟到的,缺席的,是要登记起来呈报给官家的。而生病请假的兄弟们呢,朝廷也会派专门的人员到你家里去查看真伪,你看是不是比你大学里上课点名还严格多了。所以啊,这宋朝京官难受啊,这一大清早就要起来点卯,这也就有了后面欧阳修的诗句卧听竹屋潇潇响,却忆滁州睡足时。就是说啊,他在回忆滁州任职的时候呢,感叹唉,这外派的日子真是爽,天天都能睡到自然醒。这种吐槽啊,就非常的生活化了。宋朝灭亡后,到了元代了,朝会制度啊,就被彻底中断了一百多年。可能啊,是蒙古的兄弟们平时放飞自我惯了,不太适应这种刻板的模式,所以除了特殊节日里的大型礼节性朝会外,基本不上朝,有事一般就是几个重臣跟皇帝之间小范围讨论一下就解决了。而到了明朝,一时相较于宋朝啊,这日子啊,就更没法过了。根据明会典的记载,早朝时,大臣们必须午夜就起来,为的是能够穿越整个京城。到达午门时啊,他不能超过凌晨三点。到午门后呢,你就只能等着,并且没有宋朝那种有吃有喝有休息的代楼院,层层露天。等到差不多凌晨五点,午门城楼上的鼓响了,大臣们就要排好队,依次进入,在广场上整队,静候皇帝的到来。你看啊,静候,这时候必须要静,如果有人啊,什么咳嗽啊,吐痰啊,甚至脚步声大一点,都会被负责监督的玉石啊记录在案,听候处理。然后啊,就是皇帝大驾光临,终于能讨论点正事了。有人觉得这日子也太苦了吧,看来只能晚上早点睡了。别急,明初除了早朝,他还有晚朝,虽然参加的人数不如早上多,但基本都是高官,讨论点重要的紧急的事情。所以在明朝啊,这出人头地难,出人头地后更难。朱元璋他是不要休息了,那你们这帮打工的也别想休息。但随着宣宗时期内阁的成立,内阁司礼监辅政制度基本就把绝大部分事都给处理了,于是乎,朝会就变得越来越乏善可陈。不但晚朝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这早朝,我们光知道万历嘉靖不上朝,其实早在孝宗年间就已经不怎么上了。就算早朝呢,也没几个大臣来,所以当时的早朝又被称为鸭巢。意思啊,就是人太少,连乌鸦都跑到广场上来吃饭了。那你说那些大臣为啥不来呢?因为大家都觉得来了也没用,皇帝说了也不算啊。那个那几个大学士连把圣旨封还的事都干得出来,那还上什么朝,散了吧。所以到了万历、嘉靖年间,看着这帮大臣有用的不来,来的呢就是专门抬杠提意见的,那皇帝也就懒得去了。拿嘉靖皇帝来说吧,你就严嵩、徐阶你们几个在西苑门口搭个小房间,天天值班,我有事直接招呼你们商量就行了。所以,并不是说明朝皇帝不上朝就是不管事,而是内阁斯里健横在哪,上不上其实也没多大区别,兴师动众的纯属形式主义。到了大清朝呢,我们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皇上驾到,众臣早朝,有本启奏,无本退朝,也仅仅是存在于康熙早年,并且当时啊,叫御门听政,是在户外进行的。当康熙中晚期他的办公地点搬到了畅春园以后呢,那也就没法折腾了。等他去世后,随着雍正在西暖阁成立了军机处,玉门听政的次数啊,就越来越少,直到道光以后,这种形式啊,就基本废止了。而现在电视剧那种室内的朝会啊,就算有,也是皇帝传旨,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的高官们在养心殿里面,意识这范围不大。并且啊,是有事才着急,并未形成常。那你要说,清朝皇帝既然没有固定的早朝制度,那为啥那么多人又会说他们中的几个是非常勤政的呢?他们都在勤些啥呢?就是因为老艾家的人都把很多的时间花在了批折子这件事上。折子也叫奏折,这玩意儿内容可就相当五花八门了,可以是请安谢恩的,也可以是汇报工作的,甚至可以是讲述民间风土人情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雍正设立了密哲制度后,列未成功,互相打小报告互相揭发的哲子,你说这玩意他能不多吗?皇帝能不忙吗?所以啊,从历代大型早间朝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得出,这社会制度越进步,早朝就越不受待见。其实也对啊,经常开大会又没什么用,包括现在的公司也是,重要的决策董事会决定就行了,而这全体员工大会,一年开一次就得了,要是天天来,那谁还受得了呀?
早朝制度全解析:各朝代特点及对现代的启示

早朝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特点。

商朝时早朝已存在,但具体情况不明。西汉朝会制度化,汉宣帝实行五日一朝。唐朝级别越高朝会越频繁,文官五品以上每日参朝。宋朝早朝制度精细化,对时间计量精确,还有代漏院等。

明朝大臣早朝辛苦,明初还有晚朝,后来朝会逐渐形式化。清朝康熙早年有御门听政,后期逐渐废止。

了解早朝制度的发展演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比如制度应随时代发展而调整等。这对于我们认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很有帮助,也能让我们思考现代管理中类似制度的合理性。
早朝制度、朝代、历史、明朝、唐朝、宋朝、清朝、发展、演变、特点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