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化的开国元勋潘美:战功赫赫却为何背负千古骂名?

share
他是被黑化的最惨的历史人物,他平南唐、灭北汉、破契丹,功勋赫赫,本可成为流芳千古的开国名将,却因猪队友的一个举动,被民间构陷成了遗臭万年的奸淫大臣。本期视频我们就来了解开宗元勋潘美为何会被世人看作是陷害忠良的阴臣贼子。潘美出生于925年,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因为他的父亲在朝为官,所以他在年轻时就已有官职在身。950年时,五代十国的第四代政权,也就是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因为郭威的反叛而宣告灭亡,后周建立,郭威死后,其义子柴荣继位。其手下的猛将赵匡胤对潘美非常赏识,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后,代州见宋,唯独对辖州的悍将袁彦有所忌惮,此人杀人贪财,并正在修整兵器,赵匡胤怕其叛乱,便让潘美假意会见,实则监视他的军队动向。这个工作非常危险,如果袁彦在此时发动叛变,那第一个死的便是潘美。可结果却让赵匡胤非常意外,潘美竟然能够成功的安抚袁彦。为刚刚建立的宋朝,消除了眼前最大的威胁,可是宋朝并未因此安定。960年之后的三年时间里,郭威的外甥李崇进与湖南将领汪端先后叛变,人心不安,于是潘美奉命征讨并逐一平定。之后,五代十国之一的南汉政权开始侵犯宋朝的部分地域,潘美再次带兵出击,把对方全部击败。可以说,大宋政权之所以能够逐步稳定,潘美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成为了宋王朝的开国元勋。自970年开始,赵匡胤展开了统一全国的计划,先是进攻南汉,潘美以火攻攻破了对方军营,南汉大败,数万人遭到斩首,南汉灭亡。然后赵匡胤开始向南唐发兵,平定江南。在这场战役中,潘美不仅率领军队躲过了敌人的夜袭,还袭击了对方的十万大军。南唐后主的李煜求和遭拒,最终被潘美和大将军曹彬平灭。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成为了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向潘美下令辅佐大将党进对北汉发兵。潘美在979年攻取了北汉的都城太原,平定了北汉皇帝刘继元,归顺了宋朝,也正是此战,杨家将的开山人物杨业在刘继元的劝说下,终于降于北宋,并且与潘美展开了完美的合作。980年,北方辽国以十万大军向雁门关扑面而来,潘美奉命抵御,并让杨业率领一小队骑兵绕到辽军后方,因此对敌军形成了夹击之势,最终大败辽军,并生擒了对方大将,潘美被封为代国公。如此看来,潘美的确是战功赫赫,并且与杨业之间不仅是素无恩怨,而且还有着非常不错的配合,可他为什么会被黑成无恶不作的奸佞臣子?这就要说到与辽国的另一场战役。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兵分三路收复燕云十六州,潘美和杨业以及曹彬等人分路进军。作为监军的王侁虽然没有潘美的官位高,但却代表着皇权监管各军。结果曹彬被辽军大败。潘美和杨业虽然已经收复了四州,但也不能孤军深入,只好撤军于代州。可是杨业和王侁在探讨如何将四州百姓撤走时,杨业的方案被王侁否定,并被污蔑成了懦弱之辈,另有他心。杨业为了表示对大宋的忠心,决定亲自带兵袭击辽军,并让王侁和潘美在陈家谷口设下埋伏,待其将敌人引至这里便开始伏击。结果王侁等待多时,都未见杨业,错判战情,撤军离开了陈家谷口。杨业到达时不见兵卒,只能拼死奋战,被俘虏后绝食而亡。当时潘美是反对王侁撤兵的,也曾进行过劝阻,只是碍于王侁代表着皇权。虽然官级高于王侁,但也得听其命令,只能随之撤退。杨业作为宋太宗的爱将,得知其死讯后,既悲痛又气愤,随即把王侁罢官流放。潘美降至三级,在他被降级之后的一年时间里,虽然又有过三次升迁,但是没过多久便与世长辞,终年67岁。这里便能看出,潘美在此次事件中并不负有重要责任。到了明代,民间却把杨家将的故事编写成了杨家府演义,在这部小说中,杨家将喋血沙场,舍身报国,可谓是宋朝的顶梁柱,而故事中为了衬托出杨家将的忠义形象,便塑造了一位名叫潘仁美的奸佞文臣,此人用尽阴险的手段迫害杨家,简直可恨到了极点。作者可能是为了蹭流量,把奸臣潘仁美的名字设计得与潘美相似,所以潘美就被民间定义成了潘仁美那样的形象。再加上小说演绎以及影视作品要比真实的历史传播广泛,所以大多数人会把潘美当成奸贼之中的标杆人物。通过正史与小说对比,两者之间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可以说除了名字之外没有任何关联,完全是杨家府演义的作者通过杨业事件激发灵感而想象出来的剧情,以至于潘美被黑化了如此之久。
### 潘美:被历史误解的开国元勋

在历史的长河中,潘美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战功赫赫,为宋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却因与杨家将的故事纠葛,被民间误解和黑化,背负了千古骂名。

潘美出生于官宦世家,年轻时便投身军旅。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先后效力于后汉、后周和宋朝,历经多次战役,屡立战功。他参与了宋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平南唐、灭北汉、破契丹,为大宋政权的稳定和扩张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宋王朝的开国元勋。

然而,在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中,潘美却被塑造成了一个陷害忠良的奸佞之臣。这一形象的转变主要源于明代小说《杨家府演义》的演绎。在这部小说中,为了突出杨家将的忠义形象,作者虚构了潘仁美这一奸臣角色,他用尽阴险手段迫害杨家,使得潘美被民间误解为奸恶之徒。再加上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广泛传播,大多数人对潘美的认识都停留在了这个负面形象上。

但事实上,正史中的潘美与小说中的形象截然不同。他与杨业之间不仅素无恩怨,而且在多次战役中有着良好的配合。例如,在抗击辽国的战争中,潘美奉命抵御辽军,并让杨业率领骑兵绕到辽军后方,形成夹击之势,最终大败辽军。然而,在一次战役中,由于监军王侁的错误决策,导致杨业陷入困境,最终战死。潘美虽然反对王侁的撤兵决定,但因王侁代表皇权,不得不随之撤退,因此受到牵连被降级。

通过正史与小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潘美是一位被历史误解的人物。他的战功不应被忽视,他在历史上的贡献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在了解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以正史为依据,避免被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误导,还历史人物一个公正的评价。
潘美,杨家将,黑化,历史人物,战功,民间传说,小说演绎,影视作品,正史,对比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