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前赵国军事外交优势及赵奢相关事迹

share
为什么在长平之战前,赵国在军事外交上对秦不落下风甚至占优。原因很简单,他有人。上期讲了蔺相如、廉颇让秦王吃瘪,这期讲赵括老爹赵奢。赵奢本是赵国收租子的官员,有一天,他到平原君赵胜家收租,赵胜家管事的狗仗人势,不缴租还把抗税的给砍了。平原君知道后大怒,赵奢却对平原君说:“你是赵国公子,纵容家人不遵纪守法,赵国要是亡了,你还是公子吗?你的地位和财富还能保住吗?我维护赵国就是维护你啊。”平原君一听,觉得赵奢是个人才,放在这收税太埋没了,就把他推荐给了赵惠文王。公元前270年,秦国攻打赵国的军事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此时距离长平之战仅剩十年,如果从秦国进攻野王,切断韩国本土与上党郡的联系开始算,那就只剩八年了。我们来谈谈山西这块地方对华北平原的重要性。当时战国各国地盘错综复杂,赵国包括现在的河北一部分和山西一部分。河北就是华北平原,靠着太行山中间的几条通道,也就是太行八陉。从地图上看,从北到南基本上就是八条通道相连。再看看海拔,赵国都城邯郸就在华北平原,秦国要是占了这里,在山西撒泡尿都能浇到邯郸,还能切断赵国两块国土的联系。这就是为什么长平之战前,赵国一定要接受上党地区(今山西高平周围),因为山西对华北平原居高临下,占据此地想什么时候攻打就什么时候攻打。所以赵国拿下党没问题,拿了还有缓冲地带,不拿就灭亡得更快。当时秦国军队围攻阏与,赵国就讨论怎么救援。赵惠文王先问廉颇,廉颇说道路崎岖且路途遥远,不太好救援。乐乘也这么说,乐乘是乐毅的儿子。赵惠文王又问赵奢,赵奢说:“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意思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赵惠文王听后,任命赵奢为将,领兵救援。赵奢率军走到离邯郸城外三十多里的地方就停住了,在即将进入太行山脉时安营扎寨,一待就是二十八天。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给秦军一种赵军不敢救援的假象。赵奢还下令,谁要是建议救援,立即处死。当时赵军有个军官劝赵奢赶紧救援,赵奢二话不说,直接把那军官砍了。秦军侦查到这一情况后,判定赵奢确实不敢救援。就在第二十八天夜里,赵奢下令赵军全军开拔,两天一夜急行军至阏与之地五十里的前线。此时赵军中有个叫许历的军师说:“秦军看到我们远道而来,一定会来偷袭,我们要严阵以待。”赵奢说:“好,我接受你的建议。”之后许历说:“那行,我说完了,你把我杀了吧,因为之前你下令谁再建议就杀谁。”此时许历请死,赵奢说:“回去再说吧。”许历一看赵奢不杀他,接着又说:“我还有一计。”赵奢说:“那你说。”许历说:“北山很重要,居高临下,谁先占领谁就能获胜。”赵奢听后非常赞同,立即派一万军队去占领北山。秦军到后,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下来。赵奢趁机居高临下猛击秦军,秦军大败,史书记载死伤逃亡过半。这次损失非常严重,阏与之围解除,这就是阏与之战。赵奢因功被封为马服君,许历也因为此战的先见之明,被任命为国尉。大家看,长平之战前,我们铺垫了两期内容,从外交到军事,秦国都没占到便宜,和氏璧没骗成,渑池之会还让赵王奏乐,结果被蔺相如威胁又找补回来,也没占到便宜。此次阏与之战,军事上又被赵奢击败,这是为什么呢?长平之战,赵国敢硬刚秦国,还接受了上党,固然上党地区对赵国很重要,但还有一点是赵国自己有底气,他的军队经过胡服骑射后,战斗力很强,还有一群能打的将领,所以赵国真不惧怕秦国。好,下期我们讲战国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最大的一场歼灭战——长平之战。
《战国风云:长平之战前的局势与应对攻略》

在战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长平之战前夕的局势错综复杂。赵国在与秦国的军事外交博弈中,展现出了独特的态势。

赵国在这一时期,于军事和外交两条战线上,对秦国竟能不落下风,甚至还略占优势。其关键就在于赵国人才济济。蔺相如、廉颇等皆是赵国的中流砥柱,蔺相如在外交场合让秦王屡屡吃瘪,廉颇的军事才能也不容小觑。而本期要着重讲述的赵奢,更是一位传奇人物。

赵奢起初并非将领,而是赵国负责收租子的官员。一次,他前往平原君赵胜家收租,却遭遇赵胜家管事的狗仗人势,不仅不缴租,还砍了抗税之人。赵奢义正言辞地对平原君说:“你身为赵国公子,纵容家人违法乱纪,赵国若亡,你焉能独善其身?维护赵国实则也是维护你自己。”平原君闻言,惊觉赵奢乃不可多得的人才,遂将其推荐给赵惠文王。

公元前270年,秦国攻打赵国军事重镇阏与。此时距长平之战仅余十年,若从秦国切断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联系算起,更是只剩八年。山西之地对华北平原至关重要,赵国据有河北一部与山西一部,其与华北平原依靠太行八陉相连。秦国若占据相关要害,便能轻易威胁赵国都城邯郸,还能切断赵国国土联系。故而,赵国接受上党地区势在必行,此地居高临下,能为赵国提供战略缓冲。

面对秦国对阏与的围攻,赵国朝堂展开救援讨论。廉颇与乐乘皆认为道路艰险遥远,救援不易。然而赵奢却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观点。赵奢领军出征,行至距邯郸城外三十多里处便安营扎寨,一停就是二十八天,以此迷惑秦军,让其误以为赵军不敢救援。期间,有军官建议救援,赵奢果断将其斩杀。秦军由此判定赵军不敢来援。

但在第二十八天夜里,赵奢却下令全军急行军,两天一夜便赶至阏与前线五十里处。此时,赵军军师许历指出秦军定会趁赵军远道而来偷袭,建议严阵以待。赵奢采纳建议后,许历又建言北山至关重要,谁先占据谁就能掌控战局。赵奢依计行事,派一万军队占领北山。秦军来夺,却久攻不下。赵奢趁机发动攻击,秦军大败,死伤逃亡过半,阏与之围遂解。

赵奢因功被封马服君,许历也因先见之明被任命为国尉。赵国在长平之战前的这些表现,充分展现了其在军事外交上的智慧与实力。赵国凭借人才优势、对战略要地的把握以及灵活的战术运用,在与秦国的对峙中赢得了先机。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是赵国历史上的精彩篇章,更为后人研究战国时期的军事与外交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长平之战,赵国,秦国,军事外交,赵奢,上党地区,阏与之战,胡服骑射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