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被低估的开国君主?

share
唐高祖李渊,哎,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所有开国君主里面最被人看不起的那个了。虽然说西晋的开创者司马炎,也是因为受到了祖辈司马懿,父辈司马师、司马昭的余英才,有了后面的成就也没啥存在感。但好歹人家在有生之年还是牢牢把持着工作岗位大。而再看李渊,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缔造者,不说像刘邦、朱元璋那样能够做到说一不二,前刚独断,想咔嚓谁就咔嚓谁的程度吧,你就把那两个儿子管管好都做不到,临了临了看着自己的骨肉同事操戈,最后皇位还给弄丢了,美其名曰啊成为了太上皇。哎,但你还别说李渊做了太上皇以后啊,这心态还蛮不错的,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还给李世民生了不少弟弟妹妹,像盖滕王阁的那个李元英啊,看着名字很玄幻,就比李世民啊小了整整30岁,就是在这个阶段出生的。从而啊这李渊胸无大志性格软弱的形象就更加深入到了后世人们的脑海之中啊。然而事实上,这位唐高祖真的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吗?哎,当然不是,如果是我还用做这期视频干嘛呀?跟着大家一起嘲笑不就行了吗?除了被自己儿子夺去皇位外,李渊啊给我们好像不太行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啊他起兵的时候已经52岁高龄了,就这个岁数不跟朱元璋、赵匡胤这种当打之年就开启了皇图霸业之路的比,就是相较于48岁起义的刘邦都要晚了四年。堪称是最年长的创业者了。我们说年轻时候的李渊,哎,总体来说武力值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如果太菜,也不可能生出啊像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那三兄弟,还有平阳公主那样的巾帼女。将来20岁却频重选,也就是啊拿箭射中150米开外屏风上孔雀的眼睛,从而抱得美人归啊。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剑法超群,应该也是从小受到了李渊指导的缘故吧。之后平定各地叛乱,北京、突厥,再到晋阳。起兵后,老李自己当主帅,一路摧枯拉朽般的打造长安,击败平平。赵宋老生这些战绩来看,李渊的军事生涯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些史诗性大战役,但却都实实在在地取得了胜利,可以说几乎未尝败绩。并且如果你去仔细研究这些战斗的过程,你还会发现每次李渊都是喜欢用计谋去寻求胜利,而不适合对方去硬砍硬拼,非常的有一套。然而当攻入长安后,这五十多岁的老李是真打不动了。就跟刘邦一样,用人成为了更重要也是更适合他去做的事儿。并且幸运的是,相较于刘邦还需要去到处搜罗人才不同,李渊的几个儿女基本就把活都给包圆了,甚至啊还比那些打工仔要做的好得多得多。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觉得李渊还有必要去冲锋陷阵吗?当然没有,而且存存在也就随之大大降低了呀。而除了年轻时候表现出来的不俗战力外,李渊的老谋深算也是非常不容我们忽视的。从早期在杨广这么个喜欢滥杀无辜的精神病人的猜忌下,还能够明哲保身,一路苟了十好几年,还晃晃悠悠的被任命到了山西太原这么军争重地来当老大来看,李渊的情商也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比的。还有起兵之初啊,面对四面受敌的环境,一般人早就嘎了。而李渊一方面在没有太卑躬屈膝的前提下,不卑不亢地与突厥达成合作。另一方面呢又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迅速占领关中,并取得了当地豪族们的支持。而之后李唐的霸业打下了扎实的基本盘。这些都是要靠脑子的,而不是靠那个二十郎当岁只知道见人就砍的二儿子李世民。特别是获得大家族支持的这一重要环节,人家看的也只会是你家族李渊的面子,咱们是李大唐,前两天天子的关系一直很微妙,没有李世民,很多人觉得李渊可能就是个军阀水平。甚至在咔嚓了窦建德以后,很有可能就完犊子了。但要是没有李渊那种多年老官僚历练出来的手段,年轻的李世民啊又是很难在起兵前期站稳脚跟。因为现在很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李渊从根基的建立到经济的支持,给予了李世民一个非常稳固的下限。而同时李世民的才华在战场上面对一次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又是给他爹李渊大大提高了上限。就像辩论赛中啊那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经典命题一样,如果将李家的这对父子割裂开来讨论,是谁都不会讨论出个子丑寅卯来的,只能最后得出个缺一不可都非常重要的结论。所以我一直觉得,如果不是玄武门之变,如果李渊当时直接选择了立李世民为太子,直到寿终正寝后,太祖太宗顺利交接,那李渊的历史评价啊,可能就不会那么不堪了,至少不会比努尔哈之敌吧,那为什么李渊始终不肯这么做,却要死抱着李建成不放,并不遗余力的打压李世民秦王府一脉呢?我觉得吧,这也不能完全怪李渊,因为这个决定是与他从小的成长经历有着直接关系的。毕竟在他的眼里,这个二儿子李世民和他曾经的堂弟,同为皇次子的杨广实在太像太像了。我们说杨广年轻的时候,两个南方攻灭陈朝,北击突厥,虽然都是挂名,具体的仗都是手下打的,但毕竟也是名义上的主帅。从而在登基后啊觉得自己巨牛无比,数次亲征讨伐东北的府与人,好大喜功,导致经济崩盘,民怨沸腾。如果我们把杨广比作华为mate 60,哎,那李世民妥妥就是个60 pro甚至mate叉5典藏版,这能力绝对遥遥领先。李渊呢他不傻,自然也知道这二儿子强。但在这位唐高祖的心目中啊,经历了隋末乱世后的大唐帝国,最需要的不是打打杀杀,而是要向汉初文景时期学习,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恢复人口。在这样的大方向下一个老成持重的继承人才是首选。当年就是杨广的半瓶子醋着,破坏力都能恐怖如斯,换成自己家这么个不但能打还爱打,还总喜欢冲锋陷阵身先士卒的在,还不得闹到凌霄宝殿,把那南天门都给拆了呀?反观大儿子李建成,晋阳起兵时啊,与李世民各自带兵两路齐发攻取长安,表现的也不错。之后长期协助处理政事,多次防御突厥的入侵。之后还有平定山东展清刘黑塔的战绩,堪称文武双全,又是长子。比之当年啊被隋文帝杨坚废了的那个太子杨勇,也是绝对强了不止一个档次。眼瞅着当年的姑父废太子而立杨广,导致自家基业二世而亡。看着自己手下贤明的长子和更能折腾的李世民,换做你是李渊你会怎么选?其实历史上的很多君主都不会去挑一个战斗力非常彪悍的儿子作为继承人,放在明朝,比如朱元璋不会选朱棣,朱棣不会选出高需也是一样的道理。但李渊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啊,作为一名拥有顶级官僚素质的人,他总觉得大多数上都是可以放在台面上,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解决的,实在解决不了就是桌子底下搞点小动作,就像当年杨广通过讨好他娘独孤伽罗从而上位一样,却不曾想自己的儿子居然另辟蹊径,直接把桌子给掀了。虽然说此类行为在中国历史上,像之前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之后的五代十国都有发生过不少次。但在几个大一统王朝中,能够直接把刀架到自己爹脖子上的,也就咱们大唐啊这独一份啊。以至于这个老皇帝被立为太上皇,都成了李氏一族之后的传统保留节目了也难怪到了北宋,上到天子,下到百姓,对大唐的风评也都不像我们如今一样,充满了百分百的向往与肯定。用宋孝宗的话来说就是除了打仗啊,咱们比不上唐朝,其他诸如礼法文化这块都是远远超越的,非常的得意。哎呀,不知道老赵家怎么就觉得打仗这块没那么重要。哎,什么脑回路呀?而李渊作为一切灾难的原点,也被牢牢绑在了耻辱柱上。一个连自己儿子都搞不定的人,又能搞定其他谁呢?这该有多废物呀。而好死不死,这李世民之后旷古烁今般的雄才大略,在完成了开疆拓土、微服四海的同时,经济也没落下,贞观之治实至名归。这又让当年李渊坚持的选择更像是一个笑话般的存在,没有眼光,优柔寡断,创业全靠儿子。唐寅一族史上最无能的开国之君,成为了烙印在李渊身上永远无法被抹去的印记。所谓天家无父子,也就是从他老李家将引申开去的,或许是为唐高祖算得上是一个仁慈的父亲,但绝不是一个合格的一国之君吧。
《唐高祖李渊攻略:全方位解析这位开国君主的传奇一生》

唐高祖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李渊起兵时已52岁高龄,堪称最年长的创业者。但他年轻时武力值不错,还指导过李世民剑法。他的军事生涯虽无史诗大战役,却几乎未尝败绩,善用计谋取胜。攻入长安后,用人成为他更重要的事,而他的儿女也助力不少。

李渊情商极高,在杨广猜忌下明哲保身多年,后被任命到山西太原。起兵时面对四面受敌,他不卑不亢与突厥合作,迅速占领关中并获豪族支持,打下李唐霸业的扎实基本盘。

在继承人选择上,李渊因成长经历,认为经历隋末乱世后的大唐需休养生息,老成持重的继承人才是首选,所以更倾向李建成。然而,李世民的出色表现让李渊的选择备受争议。

总之,李渊的一生波澜壮阔,他的决策和行为对唐朝的建立与发展影响深远。深入了解李渊,能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唐朝开国这段历史。
唐高祖李渊,开国君主,历史评价,玄武门之变,军事生涯,用人策略,成长经历,隋末乱世,贞观之治,老谋深算
[Q]:李渊起兵时多大年龄?
[A]:李渊起兵时52岁高龄。
[Q]:李渊的军事能力如何?
[A]:李渊军事生涯虽无史诗大战役,但几乎未尝败绩,善用计谋取胜。
[Q]:李渊为何更倾向于立李建成为太子?
[A]:李渊认为经历隋末乱世后的大唐需休养生息,老成持重的继承人才是首选,李建成符合他的想法。
[Q]:李渊在杨广猜忌下是如何自保的?
[A]:李渊在杨广猜忌下明哲保身,一路苟了十好几年,后被任命到山西太原。
[Q]:李渊起兵时面临怎样的局势?
[A]:起兵时李渊四面受敌,但他不卑不亢与突厥合作,迅速占领关中并获豪族支持。
[Q]:李世民对李渊建立唐朝有何帮助?
[A]:李世民在战场上才华出众,为李渊大大提高了上限,其儿女也助力李唐打下基业。
[Q]:李渊的历史评价为何不太好?
[A]:主要因玄武门之变,他未处理好儿子间的问题,导致皇位被夺,被认为没眼光、优柔寡断。
[Q]: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渊的历史评价会怎样?
[A]:可能不会那么不堪,至少不会比努尔哈赤差,或许评价会有所不同。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