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刚正不阿大臣怼皇帝的不同方式

share
说我们历史上刚正不阿的大臣,像魏征、寇准、包拯、海瑞,他们怼皇帝的方式各有不同。先说魏征,属于讲故事类型,常给李世民讲尧舜禹汤的故事来规劝。比如有次他对李世民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而非忠臣。李世民纳闷二者区别,魏征便举例说,后继谢高尧是良臣,关龙逄、比干是忠臣,记谢高窑辅佐上古明君成就佳话,可龙逄、比干这忠臣遭杀身之祸,他们辅佐的朝代也亡了,只落个忠臣名头,所以忠臣与良臣相差甚远,他就是要跟李世民成就千古君臣佳话。李世民虽明白其意思,但因想做千古明君,在意身后名声,所以还得听魏征规劝。而且魏征史学功底好,隋书就是他主持编纂的。再看海瑞,他压根没见过嘉靖皇帝,电视剧里演的嘉靖去监狱见海瑞并辩论是假的。海瑞只是个户部主事,上了治安书就被下狱,嘉靖反复读治安书,还说海瑞可比干,但自己不是纣王,不久嘉靖就死了,所以他俩没见过面,这是尚书型的。接着说包拯和寇准,他俩是直接上手。有次宋太宗召集百官议事,寇准与太宗意见冲突,太宗生气要回宫改日再议,寇准直接拉住太宗衣服请其重新坐下,表明今日事今日毕,不讨论完不下朝,太宗无奈继续讨论,事后还表扬寇准是自己的魏征。后来澶渊之盟时,宋真宗亲征也是寇准促使的,当时辽国南下有人主张逃跑,寇准力劝真宗不能跑,分析形势说辽国没攻下重要城池,大军调动完毕可反击,跑了中原就完了,军队禁军多是北方人,家属在北方也不会安心跟着跑,还拿辽国太后亲征作对比,真宗犹豫时,寇准又让高琼唬他,半推半就把真宗弄到前线。宋辽谈判时,真宗给使者交底只要不超过百万钱都答应,寇准则告诉使者超过30万就不行。包拯也是直接上手,宋仁宗要给张贵妃伯父张尧佐升官,一人兼四史不符合制度,包拯等台谏官员当场反对,拉着宋仁宗不让走,包拯还扯着仁宗袖子进谏,唾沫星子喷了仁宗一脸,仁宗无奈最后免去张尧佐景陵公使和宣徽南院使职务。包拯、寇准都是北宋的,宋朝虽喜欢用钱解决问题,但文化灿烂、思想开放,政体上有些地方很超前,皇帝大臣一起商议,皇权有牵制,行政、军事、财政几方势力互相制衡,是个有意思的治国探索方向。
《探索古代刚正大臣的智慧与勇气:独特攻略助你了解历史名臣》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刚正不阿的大臣,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历史的进程。比如魏征,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劝谏李世民,像讲述尧舜禹汤的故事,让李世民明白良臣与忠臣的区别。寇准则直接上手,在与宋太宗议事冲突时,拉住太宗衣服坚持讨论;在澶渊之盟时,力劝宋真宗亲征,分析局势,坚定真宗信心。包拯同样刚正,宋仁宗要给张贵妃伯父不合理升官时,包拯等官员坚决反对,包拯更是扯着仁宗袖子直言进谏。了解这些大臣及其事迹,能让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忠诚、勇敢与智慧。这不仅能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储备,更能在面对问题时,借鉴他们的精神,坚守原则,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出正确的决策。无论是在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在工作中面对挑战,这些历史名臣的故事都能给予我们启示,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刚正不阿大臣,魏征,寇准,包拯,海瑞,劝谏方式,历史典故,宋朝政体
[Q]:魏征是如何劝谏李世民的?
[A]:魏征属于讲故事类型,常给李世民讲尧舜禹汤的故事来规劝。
[Q]:海瑞与嘉靖皇帝见过面吗?
[A]:海瑞压根没见过嘉靖皇帝,电视剧里演的嘉靖去监狱见海瑞并辩论是假的。
[Q]:寇准在宋太宗议事时做了什么?
[A]:寇准与太宗意见冲突,太宗生气要回宫改日再议,寇准直接拉住太宗衣服请其重新坐下。
[Q]:包拯反对宋仁宗给张贵妃伯父升官的理由是什么?
[A]:宋仁宗要给张贵妃伯父张尧佐升官,一人兼四史不符合当时制度。
[Q]:魏征提到的良臣和忠臣分别有谁?
[A]:魏征说后继谢高尧是良臣,关龙逄、比干是忠臣。
[Q]:宋辽谈判时寇准对使者有什么要求?
[A]:宋辽谈判时,真宗给使者交底只要不超过百万钱都答应,寇准则告诉使者超过30万就不行。
[Q]:澶渊之盟时寇准是怎么劝宋真宗亲征的?
[A]:当时辽国南下有人主张逃跑,寇准力劝真宗不能跑,分析形势说辽国没攻下重要城池,大军调动完毕可反击,跑了中原就完了,军队禁军多是北方人,家属在北方也不会安心跟着跑,还拿辽国太后亲征作对比。
[Q]:宋朝在政体上有什么特点?
[A]:宋朝文化灿烂、思想开放,政体上有些地方很超前,皇帝大臣一起商议,皇权有牵制,行政、军事、财政几方势力互相制衡。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