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苏联69年历史全过程

share
一口气看完苏联69年历史全过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结束后,列宁在莫斯科成立苏维埃政权。1922年俄国随着三年残酷内战的硝烟散去,这时与俄国同样是苏维埃政权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面临着共同的欧洲阶级敌人的威胁。列宁与斯大林提议建立同盟国。同年12月30日,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和苏联成立条约,正式宣告苏联成立,列宁当选第一任领导人。联盟初创成员包括苏俄、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四个加盟共和国。条约还特别规定,每个加盟共和国都保留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第二任领导人,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并把苏联改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世界强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之后,在1925年至1936年间,中亚的土库曼、乌兹别克等五国以及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相继加入苏联,联盟版图不断扩大。1932年,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成为现实,苏联经济农业大幅度提升,但也产生了危害。乌克兰大饥荒爆发后,由于集体化政策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最终加剧了饥荒的蔓延,致使约500万人死亡。1934年,由于苏联军队内部派系林立,党派斗争十分严重,于是苏联开始了大清洗,四年时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不仅仅是军界、经济和科学艺术界人士被倾诉,还有普通的苏联人民也受到波及。1939年,苏联发动苏芬战争,在付出了巨大伤亡的情况下,夺取了芬兰部分土地。同年,苏联与西欧国家关系恶化后,为了保证国家自身安全,与德国和日本分别签订中立条约。但西欧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安抚希特勒,企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至苏联。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闪击苏联,苏德战争开始。同年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击溃德军五十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八十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多万人,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六十多座城市。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粉碎了德军自二战开始以来不可战胜的神话。1943年,苏联红军经过顽强抵抗,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后,苏军在战场上掌握了主动权。1945年,苏联红军攻占了纳粹德国首都柏林,柏林战役胜利,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为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苏联军民付出了2700多万人牺牲的代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力量逐渐强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东欧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再加上苏联推行意识形态输出,在欧洲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使美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1946年,英国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美苏冷战的正式开端。紧接着土耳其和希腊出现危机,为防止这些国家成为苏联势力的新屏障,美国国会在经过激烈的辩论后,通过了援助希腊、土耳其反对苏联的法案。1947年,面对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展开了反击,同东欧九国在波兰举行会议并缔结了经济协定,与美国为首的西欧经济团体形成了对立。1949年,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多个国家成立北约。同年8月,苏联成功试爆一枚当量为22000吨TNT的原子弹,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53年,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逝世,赫鲁晓夫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6月2日,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同年8月12日,萨哈罗夫设计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55年,在西德加入北约后,苏联联合东欧七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成立华约,以共同对抗北约国家。这一举动标志着冷战进入了新的对峙阶段。1956年,苏共20大在莫斯科召开,赫鲁晓夫逐步登上权力的顶峰。他反对个人崇拜,并大力推动苏联重工业的发展,整顿和改组内务机构,健全法治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解冻文化也愈演愈烈。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1959年,为了缓和东西方间的紧张关系,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与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会晤。1962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苏联为了扳回一程而在古巴部署导弹威胁美国。这场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却是人类前所未有的逼近毁灭的边缘。他险些酿成热核战争,最终以苏联与美国的相互妥协而告终。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费支出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在70年代成为了世界上军费开支最大的国家。然而这种军备竞赛对苏联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使得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1982年,长期领导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去世,安德罗波夫继任为苏联领导人。他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包括人事调整、整顿劳动纪律、反腐肃贪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试验。然而,由于身体原因,他仅执政一年多后便病逝。1984年,73岁的契尔年科接替担任苏联领导人。当时从契尔年科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威望来看,显然具有过渡性质。他执政仅13个月,虽然未能改善苏联国内外面临的困境,但保持了苏联政局的稳定。1985年契尔年科逝世后,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了摆脱困境,提出了经济改革的任务,但改革并未取得明确成效。1986年,随着阿拉木图事件、纳卡冲突和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运动的爆发,民族分离主义日益严峻。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他的发言人将这个政策系称为新纳粹主义。这个政策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89年内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政治地震。同时,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放弃苏联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实行多党制,并提出了外交新思维。这些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一片混乱。1989年,随着苏联影响力的下降,多个华约、东欧国家逐渐退出华约,同时,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仿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独立,这标志着苏联已经失去了超级大国的身份。1991年,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统和苏联武装力量统帅职务,并把使用核武器的权利转交给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并把使用核武器的权利转交给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苏联解体后分裂为15个国家,大部分经济及军事力量由最大加盟国俄罗斯联邦继承。
# 苏联历史全解析:从崛起走向解体
苏联,一个曾经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超级大国,其历史充满了波澜壮阔的篇章。从1917年的十月革命到1991年的解体,苏联走过了74年的历程。这段历史不仅是一部政治、经济、军事的演变史,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

## 一、苏联的崛起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苏联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随后,经过三年的残酷内战,苏联在1922年正式成立。初期成员包括苏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四个加盟共和国。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通过实施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在这一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后来在二战中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 二、二战中的苏联

1941年,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不仅保卫了苏联,也扭转了二战的局势。

1945年,苏联红军攻占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苏联为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约2700万人丧生。但苏联的胜利也使其国际地位大幅提高,成为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之一。

## 三、冷战时期的苏联

二战后,苏联与美国进入冷战对峙阶段。苏联在东欧地区影响力不断扩大,东欧一些国家在其影响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对抗北约,苏联联合东欧七国成立华约。

在冷战期间,苏联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不少成就,如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等。然而,长期的军备竞赛也给苏联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逐渐陷入停滞。

## 四、苏联的解体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但改革并未取得预期成效,反而导致国内局势动荡。1989年,东欧剧变,苏联影响力下降。1991年,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同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的解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体制僵化、经济发展失衡、民族矛盾激化等。它给世界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进入多极化时代。

回顾苏联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它的崛起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而解体则提醒我们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对于我们来说,了解苏联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也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苏联历史、十月革命、冷战、解体、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