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朝与藩镇的博弈及兴衰历程

share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帝是不是跟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一样名存实亡了?中晚唐还有150年的国祚,感觉在历史上没什么存在感呢。你都说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还延续了150年,比前期盛唐的时间还要长,所以你不能说安史之乱就让唐朝彻底崩溃了,或者说是名存实亡了,如果真的是那样的情况,为什么唐朝还能延续150年呢?唐朝中晚期的皇帝跟春秋时期的周天子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的,安史之乱结束四十多年后,唐朝还来了个元和中兴,所以你说人家唐朝因为安史之乱就名存实亡了,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唐朝在中晚期啊,他的总体情况是什么样呢?就是朝廷和藩镇在不断的对峙和博弈。你比如说爆发在唐德宗时期的四镇之乱,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当时病逝,他的儿子李维岳就上表朝廷,希望能够继承复位。唐德宗啊是必然不能同意李惟岳这个奏请的。然后呢,朝廷就跟李维岳之间爆发了非常严重的冲突,最终酿成了四镇之乱。这次事件呢也是安史之乱后,朝廷跟地方藩镇最直接的一次大规模对抗了。最后呢李惟岳兵败被杀。其实这唐德宗啊在执政期间对藩镇的表现是相当强硬的。德宗皇帝之所以在藩镇继承方式上跟李维樾杠上了,就是因为他有终结那些强藩的父死子继、兄兄弟及的世袭制。德宗皇帝在继位之初呢,他就奉行一个理念,预知太平,身不遇诸侯,子孙专制。诸侯自然指的就是这些藩镇必须要把节度使的任免权拿回到朝廷的手里,天下才能太平。德宗皇帝是这么想的,他也是这么干的。但是刚刚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唐朝,内部还是有诸多的问题的这一场四镇之乱呢,也给唐朝廷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后来呢因为兵变,唐德宗还一度出逃,唐朝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场叛乱啊给平定下去。到了晚年,唐德宗心里想限制藩镇,但是奈何自己实力上不允许,对藩镇呢只能是听之任之。但是德宗皇帝的改革税制等很多措施啊,还是给他的孙子唐宪宗的元和中兴打下了不小的基础。你想啊跟藩镇翻脸,就必须要有实力,有钱。德宗皇帝的改革税制呢就充实了唐朝的钱袋子。唐宪宗继位之后,对藩镇的态度比他爷爷德宗皇帝更加强硬,他奉行以法度治藩镇,藩镇你必须要听话,不听话我就打你。唐宪宗在位时啊,除了一些极个别的藩镇称得上割据之外,大多数的藩镇都是在朝廷的掌控之下。而且朝廷颁布的法令啊,你下边人必须全体都给我执行。所以唐宪宗在位时期,朝廷是相当强势的一方。谁不听话呢,我就揍你。四川节度使刘辟叛乱,朝廷就出兵将刘辟抓到长安,并且斩首。唐宪宗这一招呢就是杀鸡给猴看,你们谁不听话呀,他就是下场淮西地区的节度使。叛乱之后呢,朝廷继续对淮西地区用兵。所以唐宪宗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极大的震慑了这些不听朝廷号令的强藩。很多藩镇呢都表示愿意归顺朝廷,听从朝廷的号令。那么这时候就有人说了,唐宪宗这个时候为什么不一口气彻底消灭这些藩镇呢?取消了节度使的制度不就结了吗?答案是唐宪宗啊,他也做不到。你想取消节度使的制度,第一件事儿你就要削弱他们手中的兵权。那么你怎么削呢?唐朝到了玄宗朝开始啊,采用的就是募兵制,这些士兵全都是职业军人,已经不是之前寓兵于农的府兵了。你要是大范围的削减兵权,你就是砸了人家的饭碗。到时候这些藩镇就算是不想搞事儿,手下的这些将兵啊也会逼着藩镇将领,带着他们反对朝廷。说白了呀,这唐朝还是没有钱,没有足够的钱去安抚这些即将被裁撤的士兵。所以唐宪宗啊他也只是裁撤或者消灭掉一些不听话的藩镇,没有办法去根除掉这个弊病的。但是别管怎么说,在唐宪宗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啊被有效的遏制了下去。可是到了唐宪宗死后,他的儿子唐穆宗继位情况又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穆宗皇帝这个人没什么大志向,就是想躺,反正他老爹给他打的基础好,他吃喝玩乐就得了。唐穆宗啊他其实到死都不明白一个道理,藩镇的隐患啊从来都没有被消除掉,只是被他超强的老爹以霹雳手段给压下去了。藩镇对朝廷的危害是依然存在的,朝廷和藩镇是在不停的博弈了。唐中晚期的一百多年间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个状况,如果唐穆宗能够跟他老爹一样,继续以雷霆手段削弱藩镇,可能唐朝中晚期呢,会是另一番的景象。可是历史没有如果。没有多久,和硕三镇复叛,朝廷和藩镇的博弈呢再次翻转。整个中晚唐呢就是朝廷和藩镇在不断的博弈中互相翻转的过程。朝廷呢也无力彻底解决藩镇问题。当然了,藩镇也无力去吞噬唐朝这个庞然大物,一直到一个叫黄巢的人出现(原文为皇朝有误,推测是黄巢),朝廷的实力呢被大幅度的削弱,朱温等藩镇趁机做大,最终呢唐朝也被藩镇所覆灭。
**《中晚唐藩镇攻略:深入解析博弈与兴衰》**

在中晚唐时期,藩镇问题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但仍延续了150年。这期间,朝廷与藩镇不断对峙博弈。

唐德宗时,强硬对抗藩镇世袭制引发四镇之乱,虽给朝廷带来麻烦,但他的税制改革为孙子唐宪宗的元和中兴打下基础。唐宪宗继位后,强势治理藩镇,多数藩镇被掌控,割据局面有效遏制。然而,唐穆宗继位后贪图享乐,藩镇隐患死灰复燃。此后,朝廷与藩镇的博弈不断翻转,直至黄巢出现削弱朝廷实力,朱温等藩镇趁机做大,唐朝最终覆灭。

了解这段历史,能让我们清晰看到唐朝在复杂局势下的挣扎与变迁,对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格局演变意义重大。
安史之乱,唐朝皇帝,中晚唐,藩镇,元和中兴,四镇之乱,唐宪宗,唐穆宗,税制改革,唐朝覆灭
[Q]: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帝与春秋时期周天子情况一样吗?
[A]:不一样,安史之乱后唐朝还延续150年,有元和中兴等,并非名存实亡。
[Q]:唐德宗为何与李惟岳在藩镇继承问题上起冲突?
[A]:德宗皇帝想终结强藩世袭制,收回节度使任免权以达天下太平。
[Q]:四镇之乱是怎么回事?
[A]: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病逝,其子李维岳上表朝廷希望继承复位遭拒,从而引发冲突酿成四镇之乱。
[Q]:唐德宗改革税制有什么作用?
[A]:充实了唐朝钱袋子,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打下了基础。
[Q]:唐宪宗为何不彻底消灭藩镇?
[A]:唐朝实行募兵制,大范围削减兵权会引发士兵反对,且朝廷没钱安抚裁撤士兵。
[Q]:唐穆宗对藩镇态度如何?
[A]:唐穆宗没大志向,贪图享乐,对藩镇隐患未重视,导致局面逆转。
[Q]:和硕三镇复叛对唐朝有何影响?
[A]:朝廷和藩镇的博弈再次翻转,加剧了中晚唐局势的动荡。
[Q]:唐朝最终是如何覆灭的?
[A]:黄巢出现削弱朝廷实力,朱温等藩镇趁机做大,唐朝最终被藩镇所覆灭。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