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军团与关东联军实力对比及相关事件剖析

share
上一期简单分析董卓军团实力,发现其暴杀关东联军。那关东联军有无其他优势?其实是有的,关东联军最大优势就是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且关东联军领头人都是清流士大夫,占据道德制高点,掌握话语权,最后运用舆论为自己造势。所以董卓一开始没战胜关东联军把握,考虑大规模征兵讨伐。同时要注意,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一个重要理由是董卓废掉少帝刘辩而立刘协为帝,不承认刘协这个皇帝,董卓清楚这点,公元190年正月,先宣布大赦天下,后命郎中令李儒毒杀弘农王。刘辩、李儒在三国演义里是董卓谋主。但历史上李儒只出场两次。第一次是给刘辩献毒酒,刘辩一开始知道是毒酒,死活不肯喝,李儒强迫他喝。刘辩迫不得已,与爱妃唐姬和宫女先喝离别酒,再让唐姬起舞唱曲。最终刘辩喝下毒酒,不舍离开人间,死前对唐姬说,你是王妃,我死后,你不可再做一般官吏平民妻子,希望你自爱,永别了。刘辩死后唐姬回故乡颍川,父亲会稽太守唐瑁打算让她改嫁,唐姬发誓终身不嫁。说回董卓这边,此时朝中很多大臣站在关东联军这边,如王允、郑泰、黄琬、荀爽、何颙、伍琼、周毖等人,打算与关东联军里应外合扳倒董卓,一听说董卓要大发兵,郑泰表示没必要,为政在于德行,不在兵力。董卓不高兴,问,你意思是军队没用?郑泰赶忙解释,我不是这意思,我是说山东联军是垃圾,不值得征兵征讨,您出身西周,年轻时任将帅,通晓军事,反观山东反贼,袁绍是公卿子弟,张邈、东平长者孔宙只会清谈高论,这些人全无军事才能,治下百姓也不会打仗,哪像您?你们凉州人连妇女都能上马战斗,何况明公手下掌握并州、凉州羌胡匈奴精锐部队,对付这帮反贼手拿把攥?所以派一支偏师就能搞定山东反贼,没必要征兵,若征兵,怕那些惧怕服兵役的人聚众作乱,还损您威望,反而不好。董卓听后高兴,心想袁绍那帮坏蛋接受我高官厚禄还举兵反我,你郑泰才是忠厚人。于是不征兵,任命郑泰为将军统帅诸军进攻关东。
### 董卓军团与关东联军实力对比及攻略

在三国纷争的历史舞台上,董卓军团与关东联军的对峙备受瞩目。董卓军团实力强劲,兵种和将领都远超关东联军。然而,关东联军也并非毫无优势,他们人数众多、声势浩大,领头人更是清流士大夫,占据道德高地,掌握舆论话语权。

董卓起初对战胜关东联军并无十足把握,因此考虑大规模征兵。而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一个关键理由,是董卓废掉少帝刘辩而立刘协为帝,他们拒不承认刘协的皇帝身份。在公元190年正月,董卓先是大赦天下,随后命郎中令李儒毒杀弘农王刘辩。

在历史记载中,李儒仅出场两次,其中一次便是给刘辩献毒酒。刘辩深知是毒酒,坚决不肯喝,李儒却强迫他。无奈之下,刘辩与爱妃唐姬及宫女饮下离别酒,唐姬起舞唱曲后,刘辩最终喝下毒酒,临终前还叮嘱唐姬日后的生活。

再看朝中局势,当时许多大臣如王允、郑泰等站在关东联军一方,他们企图里应外合扳倒董卓。当听闻董卓要大规模征兵时,郑泰认为为政重在德行而非兵力。他指出山东联军缺乏军事才能,其将领袁绍是公卿子弟,张邈、孔宙只会清谈,治下百姓也不善战,与董卓军团形成鲜明对比。董卓听取郑泰建议后,放弃大规模征兵,并任命郑泰为将军进攻关东。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来说,明晰各方势力的特点和决策背后的考量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三国初期的局势演变,还能从中学到在复杂局势中分析问题、做出决策的方法。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这段内容都具有极高的价值。通过了解董卓军团与关东联军的实力对比、征兵决策以及各方人物的命运,我们能更全面地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希望大家能从这段历史中获得启发,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像古人一样冷静分析,做出明智选择。
董卓军团,关东联军,实力对比,征兵,刘辩,李儒,唐姬,郑泰,舆论,反贼
[Q]: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重要理由是什么?
[A]:董卓废掉少帝刘辫而立刘协为帝,关东联军不承认刘协这个皇帝。
[Q]:董卓为应对关东联军做了什么?
[A]:一开始没战胜把握,考虑大规模征兵,后听郑泰建议不征兵了。
[Q]:李儒在历史上出场几次?
[A]:只出场了两次。
[Q]:刘辩是如何死的?
[A]:被李儒强迫喝下毒酒而死。
[Q]:郑泰对征兵持什么态度?
[A]:认为为政在于德行,不在于兵力,没必要征兵。
[Q]:关东联军有什么优势?
[A]:人数众多,声势浩大,领头人是清流士大夫,占据道德制高点,掌握话语权,能用舆论造势。
[Q]:董卓为什么听了郑泰的话后很高兴?
[A]:郑泰说山东联军是垃圾,不值得征兵征讨,而董卓手下有精锐部队,派偏师就能搞定,董卓觉得郑泰是忠厚人。
[Q]:唐姬在刘辩死后怎么样了?
[A]:刘辩死后唐姬回到故乡颍川,父亲打算让她改嫁,她发誓终身不嫁。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