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后安禄山死了,为何还持续七年

share
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后安禄山死了,为何还持续七年?答案藏在深层矛盾中。安禄山于公元755年12月发动叛乱,公元757年1月被儿子安庆绪杀害,即安史之乱爆发一年零一个月后安禄山死去。然而这场席卷大唐的动乱并未因安禄山的死亡而结束,他的儿子安庆绪继承帝位,叛军继续与唐军对峙,随后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夺位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时间线来到公元761年,短短四年多时间,叛军权力交接频繁,令人瞠目结舌。要知道这种权力交接时,外部还有强敌,他们并未彻底击溃唐军,天下大半仍在朝廷手中。按常理,擒贼先擒王,如此频繁的权力交接会让叛军内部异常脆弱,朝廷理应很快平息叛乱,可事与愿违,史思明死后,安史之乱仍持续了两年多,不到三年才被朝廷彻底平息。而且叛军的权力交接多在暴力杀戮下完成,相当不稳。比如史思明杀掉安庆绪后吞并其势力,安庆绪手下将兵怎会对史思明心服口服?纵然安禄山父子脾气暴躁,史思明就真的是好人吗?对比李唐王室的交接,要平稳得多。唐玄宗父子被叛军赶出长安,众将士逼死杨国忠兄妹和太子李亨,之后众将士簇拥李亨登基为帝。虽也是武力胁迫且有计划,但李亨未弑君弑父,还得到多数将士拥护,比安禄山、史思明叛军夺位平稳得多。即便如此,唐军平反之路依然艰辛,苦战七年多,足以说明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的野心,而是人心向背和各种矛盾的积压。安史之乱只是导火索,瞬间释放了这些矛盾。若朝廷得人心,安禄山、史思明死后,安史之乱应很快扑灭。叛军权力交接频繁,内部反对势力却未配合唐军解决问题,一方面是关陇集团垄断朝局官职和晋升通道,另一方面各大家族不断兼并民间土地和财富,财富集中在大世家大贵族手中。这种世家垄断晋升资源的情况一直到唐朝末年都未解决。黄巢起义不就是因为此吗?官场上无仕途,财富被大贵族掌控,那些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和武人会如何抉择?依附叛军是否是一个选择?就看李白,那么有才却因出身低微一辈子郁郁不得志,最后跟随永王,为何?李白满腹才华却一辈子不得志,此时有人诚心请他出山,他怎会不动心?安史之乱前后,又有多少人有李白这样的心思?所以安史之乱背后是人心。
**《安史之乱背后的真相与应对攻略》**

在历史的长河中,安史之乱无疑是一场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改变了唐朝的命运,也给无数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后,安禄山虽死,但叛乱为何还能持续七年之久。

安禄山于公元755年12月发动叛乱,公元757年1月便被儿子安庆绪杀害。然而,这场动乱并未就此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持续了长达七年的时间。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叛军内部权力交接频繁且混乱。短短四年多时间里,安禄山被儿子杀,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杀,史思明再被儿子史朝义杀。这种频繁的暴力杀戮式权力交接,使得叛军内部人心惶惶,矛盾重重,势力难以统一,极大地削弱了叛军的整体实力。

其次,唐朝内部存在诸多深层矛盾。关陇集团长期垄断朝局中的大部分官职和晋升通道,使得大量有才能的人无法施展抱负。同时,各大家族不断兼并民间土地和财富,导致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大世家大贵族手中。这不仅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矛盾,也使得众多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和武人对朝廷心生不满。当安史之乱爆发,这些人便有可能选择依附叛军,进一步壮大了叛军的力量,增加了平叛的难度。

那么,面对这样复杂的局势,朝廷和平叛军队又该如何应对呢?

对于朝廷而言,首要任务是整顿内部。打破关陇集团的垄断,为有才能的人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以吸纳更多人才为朝廷效力。同时,要采取措施抑制大家族对土地和财富的过度兼并,缓解社会矛盾,争取民心。

在军事上,要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战略。不能仅仅寄希望于擒贼先擒王,而要充分考虑叛军内部复杂的情况,分化瓦解叛军势力。利用叛军内部的矛盾,拉拢那些愿意归降的势力,逐步削弱叛军的力量。

对于平叛军队来说,要保持高度的纪律性和战斗力。在与叛军作战时,不仅要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还要注重安抚百姓,争取百姓的支持。只有得到百姓的拥护,才能更好地切断叛军的补给线,孤立叛军。

此外,了解历史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安史之乱也至关重要。唐朝在当时虽然处于盛世,但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诸多危机。通过研究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明白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关注民生,解决内部矛盾,保持政治清明,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总之,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真相,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把握当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安史之乱,安禄山,权力交接,矛盾,人心,唐朝,叛军,朝廷,李白,晋升
[Q]: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后安禄山就死了,为何叛乱还持续七年?
[A]:因为叛军内部权力交接频繁且混乱,唐朝内部矛盾积压,削弱了朝廷平叛能力且壮大了叛军力量。
[Q]:叛军权力交接有哪些特点?
[A]:短短四年多时间,安禄山被儿子杀,安庆绪被史思明杀,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杀,多在暴力杀戮下完成,交接不稳。
[Q]:唐朝内部存在哪些矛盾?
[A]:关陇集团垄断官职和晋升通道,各大家族兼并民间土地财富,导致贫富差距大,文人武人郁郁不得志。
[Q]:朝廷应如何应对安史之乱?
[A]:整顿内部,打破关陇集团垄断,抑制土地财富兼并,制定合理军事战略,分化瓦解叛军。
[Q]:平叛军队在安史之乱中要注意什么?
[A]:保持纪律和战斗力,注重安抚百姓,争取百姓支持,切断叛军补给线。
[Q]:了解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有什么作用?
[A]:能从中吸取教训,明白国家长治久安需关注民生、解决内部矛盾、保持政治清明、提升综合实力。
[Q]:安史之乱对唐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A]:改变了唐朝命运,给百姓带来沉重灾难,使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Q]:安史之乱前后有哪些人因局势做出了不同抉择?
[A]:如李白因出身低微郁郁不得志,在安史之乱时选择跟随永王。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