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年董卓派劝和使团,讨董联盟行为引深思

share
约公元190年6月,董卓派劝和使团前往河内和南阳,劝说袁绍袁术归顺朝廷。董卓先杀了二人的家人,转头又让殷修等人劝二人投降,怎么感觉这是场针对殷修等人的阴谋呢?不久,劝和使团到达河内和南阳。二人的做法也很简单,一个字,杀。南阳的袁术杀了殷修,而袁绍则命河内太守王匡杀了胡母班。吴修、王规劝和使团中只有韩荣一人幸免,因为韩荣与陶董联军的发起人之一冀州牧韩馥同出于颍川韩氏,且韩荣是当时的国家级顶流名士,德高望重。相对于韩荣,胡母班等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胡母班是关东联军发起人之一、河内太守王匡的妹夫,且与陈留太守张邈都名列名士圈中的八俊。按理说,王匡应该能饶他一命,但架不住盟主袁绍的命令,王匡还是将妹夫胡母班关进狱中,准备杀了他,胡母班自知难逃一死,在狱中写信给王匡,先将王匡批判了一番,而后又托付王匡在自己死后别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尸体,王匡读完信后,抱着两个外甥痛哭,最终挥泪斩杀妹夫。可以说,董卓的确无道,但讨董联军的很多行为也与道义背道而驰,就拿河内太守王匡来说,他为了囤积钱粮物资讨董立威,便让手下到各个县中暗中观察吏民的行为,一旦发现他们有什么过失,就将他们收押,判决之后让他们的家属用钱粮赎罪,如有延误期限者,直接灭族。后来的曹魏名臣常林是河内温县人,他的叔父曾打了一名宾客,被王匡的手下发现后告知了王匡,王匡立即将常林的叔父收押。常林于是去找王匡的老乡胡母彪,请求帮他说情。胡母彪便写信给王匡,批判了他的这种行为。王匡见状,便释放了常林的叔父,而常林也知道河内郡不宜久留,便前往并州上党郡避祸。有意思的是,此时仍是讨董联军议员的张扬后来来到上党,看上了当地陈、冯两个大姓家中的妇女财物,便举兵相向,常林率领全族为陈、冯两家出谋划策,最终两家得以保全。事实上,乱世军阀想要发展壮大,肯定得敲打治下的豪强士族,同时搜刮平民百姓。只不过有的人喜欢直接抢,而某些徒有虚名的关东义士则是巧立名目,打着匡扶汉室的大旗,行敲诈勒索之举。
《乱世军阀纷争下的生存攻略》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董卓派遣劝和使团前往河内和南阳,试图劝说袁绍袁术兄弟归顺朝廷,然而局势却愈发复杂混乱。对于身处乱世的我们,如何在军阀纷争中求得生存呢?

首先,要时刻关注各方势力动态。像董卓、袁绍、袁术等军阀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我们的命运。了解他们的目的和手段,才能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其次,人际关系至关重要。比如胡母班与王匡的亲属关系,在关键时刻能起到一定作用。我们也要善于结交有影响力的人物,为自己创造有利条件。

再者,自身实力的提升不可忽视。乱世中,拥有足够的实力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可以通过学习武艺、积累财富等方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另外,要保持警惕,避免卷入无端纷争。就像常林在河内郡的遭遇,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困境。学会明哲保身,寻找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总之,在乱世军阀纷争的环境下,我们要凭借智慧、勇气和策略,才能在这残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董卓、讨董联盟、袁绍、袁术、劝和使团、胡母班、王匡、常林、乱世军阀、关东义士
[Q]:董卓为什么要派遣劝和使团?
[A]:试图劝说讨董联盟的袁绍袁术兄弟放下武器,归顺朝廷。
[Q]:袁绍袁术对劝和使团的态度如何?
[A]:他们的做法很简单,一个字,杀。南阳的袁术杀了殷修,袁绍命河内太守王匡杀了胡母班。
[Q]:胡母班为什么没能幸免?
[A]:他是关东联军发起人之一、河内太守王匡的妹夫,但架不住盟主袁绍的命令。
[Q]:王匡为了讨董立威做了什么?
[A]:让手下暗中观察吏民行为,发现过失就收押,判决后让家属用钱粮赎罪,延误期限者直接灭族。
[Q]:常林的叔父被王匡收押后是如何解决的?
[A]:常林去找王匡的老乡胡母彪说情,胡母彪写信批判王匡,王匡释放了常林的叔父。
[Q]:常林为什么前往并州上党郡避祸?
[A]:因为他知道河内郡不宜久留。
[Q]:张扬在上党做了什么?
[A]:看上当地陈、冯两个大姓家中的妇女财物,便举兵相向。
[Q]:乱世军阀发展壮大通常会采取什么手段?
[A]:敲打治下的豪强士族,同时搜刮平民百姓。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