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为何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其背后影响与意义重大

share
为啥说三家分晋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呢?从字面上看,三家分晋这件事儿好像挺简单,就是韩、赵、魏这三家把晋国给瓜分了。但实际上,它背后对历史的影响和意义那可大了去了。

在周朝,周天子治理天下靠的是周礼这块基石。上到天子,下到普通百姓,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像吃饭睡觉、婚丧嫁娶、祭祀朝会这些事儿,全都被归到“礼”的范围里。整个天下就按照周礼制定的规则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威望和影响力越来越小,各个诸侯国开始崛起。周礼原本是束缚诸侯的规矩,现在这个枷锁渐渐松动了,诸侯之间的争斗也越来越激烈。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了,这就是为啥春秋被叫做“礼崩乐坏”的时代。不过呢,不管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到什么地步,周天子和周礼在那个时候还是有挺大影响力的。春秋时期那些称霸的诸侯,就算行事再怎么嚣张,奉行的理念也是“尊王攘夷”。这里面尊的“王”就是周天子,“攘夷”就是帮周天子收拾那些不听话的诸侯。所以说,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核心就在“尊王”这俩字上。

但是到了三家分晋之后,“尊王攘夷”的理念基本上就不存在了。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把晋君给废掉了,把晋国公室剩下的土地也都瓜分干净了。韩、赵、魏三家是咋干这事儿的呢?他们挟持了齐国国君齐康公去见周天子,请求周天子册封他们三家为诸侯。说是请求,其实跟威胁没啥区别,意思就是不管周天子册不册封,他们三家都要当诸侯。所以这件事表明,周天子这时候已经彻底成了没啥用的摆设。

要知道,晋国可是正宗的姬姓宗室诸侯国。晋国的开国君主唐叔虞,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和周天子那是同宗同源。在春秋时期,整个晋国的影响力可大了,俗话说“一部春秋史,半部晋国书”嘛。不管是影响力还是法统性,晋国在春秋时期那都是“尊王攘夷”大旗的坚定捍卫者。然而,对于三家瓜分晋国这件事,周天子居然认可了他们的行为。那你想想,天下其他诸侯还会把周天子和周礼当回事儿吗?还会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吗?要是说春秋时期的周天子还算个有点样子的花瓶,那三家分晋之后的周天子,慢慢就只能变成一个破罐子了。

到了战国中期,甚至出现了“五国相王”的事儿。这时候,周天子的威信彻底没了,诸侯国对周天子一点都不害怕,完全就当他不存在。天下局势也从“尊王攘夷”的争霸时代,进入到了群雄割据、争夺天下的时代。这一切的开端,正是三家分晋这个标志性事件引发的。历史也随着三家分晋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战国时代。维护周朝统治的周礼和分封制在这个时代彻底崩溃了,各国开始变法图强,合纵连横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流。就像《左传事纬》里说的:“治国灭三晋之势,诚三晋分而七国兴。历读春秋之中,而知战国之始也。”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