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宰相姚广孝之前的 1.0 版妖僧刘秉忠,究竟是何方神圣

share
他堪称是姚广孝之前的1.0版妖僧。黑衣宰相姚广孝,在尚未成长为一代妖僧,还只是个小和尚的时候,曾遇到元末著名相师袁珙。据《明史》记载,这位相师一见到他,顿时大惊失色,说道:“这从哪儿冒出来的怪和尚,三角眼,模样跟病狐狸似的,肯定是个像刘秉忠那样嗜杀的狠角色。”换做一般人听到这种评价,肯定会回怼:“你才是凶人,你们全家都是凶人!”那小和尚姚广孝是什么反应呢?嘿,他可不一样,反倒觉得像是要有一场大戏要开场了。这跟当年曹操听到许劭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的反应,还真有点像!看来对于把自己比作刘秉忠的这个评价,年轻时候的小姚同学那是相当满意。

那同样身为和尚的刘秉忠到底是何许人也,能让普通人对他心存忌惮,却又让姚广孝这般推崇呢?接下来咱们就看看他都干过哪些事儿。他从《易经》里“大哉乾元”这句话中取了“元”字,建议忽必烈把它作为汗国在中原的王朝国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也就是明清紫禁城的雏形,整个规划都是出自他之手。元朝的各种官职设置、朝服礼仪,甚至官员俸禄标准,也都是他精心设计的。忽必烈攻打南宋的时候,他担任随军军师。元世祖登基后,他被封爵拜相,就连很多忽必烈皇后都不敢去劝的事儿,都得找他出面才行。他一生善始善终,死后谥号“文贞”,还被追赠太师之位。可以说,作为臣子能获得的荣耀,他都占全了。他还是个儒释道三家都精通,诗文词曲样样精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奇才。就连咱们熟知的大科学家郭守敬,都是他门下的得意弟子。

要是说刘伯温是明清两代被小说、民间故事包装出来的半仙,那刘秉忠可就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世间的活神仙。所以同为僧人,也怪不得姚广孝年轻时,听到别人把自己比作这位前辈会那么高兴。毕竟就算是功成名就之后,老姚被称作妖僧、黑衣宰相,那也只能算是2.0版本,这开天辟地的1.0原版还得算在刘大谋士头上。

可为啥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口碑却不怎么样呢?你瞧,袁珙说起刘秉忠之流时就满脸轻蔑,为啥呢?因为刘秉忠虽然是对蒙元忠心耿耿的名臣,但他却是个汉人!有人就说了,他这不是汉奸嘛,还帮着外人灭南宋,什么玩意儿啊,呸!先别急着吐口水!跟明末那些叛变明朝的高官,像吴三桂、洪承畴比起来,严格来说,刘秉忠跟“汉奸”这俩字还真没多大关系。要是非得给他安个“奸”的名头,那也得是“辽奸”“金奸”。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刘家虽说祖籍在江西瑞州,但也只是祖籍而已。早在北宋时期,他们家就已经在大辽当官了。后来金灭了辽,他们家又跟着金国干。到了刘秉忠父亲这一辈,蒙古灭金,他们家就又跟着新老板继续打工了。

不过,投降过来的人,一开始通常都不太受信任。所以刘秉忠十三岁的时候,就被送进元帅府当人质,就是为了防止他爹在外领军时心生异心。等到十七岁成年后,小刘就在邢台节度使府里当了个令史。就这么个低品级的文书小吏,跟现在好多年轻人一样,刘秉忠当时就觉得自己本事这么大,天天就干些写写画画的活儿,简直就是浪费生命。于是,他就出家当了和尚,跑到山林里隐居起来,还到处云游。这一云游,差不多就晃悠了十年,后来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成了大汗帐下的幕僚,这才有了之后那辉煌的人生经历。

这下你明白姚广孝为啥高兴了吧,因为老姚年轻的时候,也是混得相当不如意。而且他的不得志,归根结底还真不是能力问题,就因为三个字——生得晚。姚广孝是公元1335年出生的,1351年元末乱世,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崛起的时候,他才十五六岁。这岁数可太尴尬了,你要是早生十年,二十多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这波乱世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