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三国史:孙策真的像传言那样残酷打压江东士族吗?

share
孙策真的打压江东士族吗?常常有朋友说,因为孙策对江东士族进行了残酷的打压和屠杀,所以才被士族联合起来暗杀了。就算没有许贡门客来刺杀他,也会有其他人动手。这种说法靠不靠谱呢?

平心而论,关于孙策在江东屠杀异己的史料记载确实不少。但有一点得留意,史料里说的那些被屠杀的“英豪雄杰”,难道都是江东士族吗?这些人的言行举止都符合儒家礼教的规范,并且得到过市井乡亲的好评或认可吗?显然不全是。

在这里我得先补充说明一下,打压那些不肯跟自己合作的豪强来树立威望,任用愿意合作的豪强,这是割据势力头目常用的手段。在乱世里,这种情况很常见,可不是只有孙策一个人这么干。就比如说公孙度刚当上辽东太守,一到任就灭掉了郡里上百户有名的豪门大族;刘焉出任益州牧,上任才一周,就杀了州里像王咸、李权等十几名豪强来立威。而在被孙策征服打败的势力当中,既有刘繇、王朗这样有名的学者和大儒,也有严白虎、祖郎这类豪强和盗贼头目。

对于前面提到的这些名士大儒,孙策大多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以礼相待,还向他们抛出橄榄枝。那孙策和哪些江东士人有过不太友好的接触呢?咱们来看看这三位:会稽前任丹阳太守周昕、会稽功曹魏腾、前吴郡太守盛宪。

周昕奉王朗的命令去抵挡孙策,最后战死在了战场上。他这属于战斗中的正常伤亡,在兵家常事。咱们总不能要求孙策的部队根据敌人身份的高低贵贱来区别攻击吧?要是把这事儿当成孙策对会稽周家的打压和清洗,那就有点太“上纲上线”了。反倒是周昕的弟弟周瑜,在跟袁术交战失利后回家的路上,被许贡无缘无故给杀了。要是非得说有人在打压周家,那也应该是许贡,对吧?

孙策担任会稽太守的时候,任用八俊之一魏朗的孙子魏腾做功曹。魏腾这人性格刚直,不愿意随波逐流,经常违抗孙策的意思,差一点就被杀了。好在孙策的母亲吴夫人不顾危险,及时教训了孙策,孙策这才饶恕了魏腾。像魏腾这种因为性格刚直,得罪上司而被收拾的例子,在各个势力当中都很常见。袁绍杀田丰、曹操羞辱孔融、刘备杀张裕、曹丕杀鲍勋,这样的事儿数不胜数。魏腾并不能代表会稽郡的整个士林阶层,孙策敲打魏腾也不是针对他的家族。要是孙策真打算打压他,当初又何必请他出山呢?

前吴郡太守盛宪向来名声很好,这让孙策心里有点忌惮。可即便如此,在孙策活着的时候,都没对盛宪动手。反而是孙权还没正式掌权的时候,就把盛宪给处理了。要是你非得说孙策忌惮盛宪就意味着要对付他,别忘了许贡也对盛宪怀恨在心呢。盛宪作为许贡的前上司,因为生病辞官,许贡居然还派人去追杀他。比起孙策只是有所忌惮却没伤害盛宪,孙权和许贡对盛宪那才是赤裸裸的仇恨啊。

综上所述,虽然孙策对个别会稽士人不太友好,但还没到要对他们的宗族进行残酷镇压的地步。更何况孙策还通过察举孝廉等方式招揽人才,对于会稽郡的英才,他可是求贤若渴。特别是他和虞翻关系特别好,亲密得不得了。在会稽郡,孙策对大多数人的态度是举起屠刀还是礼贤下士,那是一目了然。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孙策对吴郡人的态度。有朋友可能要说了,吴郡四大家族“顾陆朱张”里的陆氏,可是实实在在地遭到了打压和屠杀。孙策攻打庐江的时候,庐江太守陆康坚守了两年,他的族人死了一半。这确实是事实,但有一点得清楚,孙家与陆家的仇恨,本质上是袁术和陆家的仇恨。袁术向陆康借粮,陆康不借,袁术就指使小弟孙策去攻打庐江,还答应事成之后让孙策当庐江太守。虽然孙策的传记里提到,孙策因为陆康招待不周而怨恨他,但要是袁术没有报复陆康的想法,孙策也不可能自己单独行动。陆逊的传记里也明确说了,这次军事冲突的起因就是袁术和陆康之间有矛盾。当然了,孙策作为袁术的手下攻打陆康,让陆氏宗族陷入灾祸,他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是扬州牧刘
share
评论 (0)